近日,《“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出臺,明確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內涵式”發展,意味著發展方式從“高速”向“高質量”轉變,教學模式從傳統的“單一式”課堂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轉變。完成這一轉變,亟需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匯聚了教育信息化前沿科技和解決方案,旨在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服務。5月21日,第56屆高等教育博覽會在青島開幕,吸引了1000余所高校和近1000家知名企業參與。作為教育錄播龍頭企業,奧威亞攜教與學新空間解決方案以及豐富的落地應用參展,旨在為高校創新課堂教學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環境。
奧威亞為嘉賓介紹新空間建設
因校制宜
打造教與學新空間生態
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需要對高校的教室進行變革。為此,奧威亞依托視音頻互動技術,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將傳統教室改造成“智慧大屏+錄播系統+可移動桌椅+智能終端+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新空間,并結合各高校發展實際,將各個新空間元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打造出靈活多變的教與學新空間生態,滿足教學、交流、協作、自主學習、實訓、校企互動、雙導師教學等復合功能的需求。
在展會現場,奧威亞展示了網絡互動空間、智慧實訓空間等多種新空間形態,并詳細介紹了山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安康學院等一批應用典范,吸引了諸多高等教育領域參展嘉賓前來了解咨詢。
面向學生規模較大的通識類課程,奧威亞打造的智慧階梯教室,在教室內搭建多塊大屏,提升學生的聽課效果;安裝攝像機,智能跟蹤拍攝老師授課畫面,常態化錄制教學課程,便于溫故知新;同時,也可進行多屏協作和聯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探索,為推動教學模式變革和一流課程建設提供創新實踐平臺。
針對小班化教學需求,智能交互教室和網絡互動教室,能有效支持各高校開展研討式教學、遠程互動教學等應用,并幫助高校建設一個連接校區與校區、校內與校外的網絡互動空間。目前,這一解決方案已在山東大學、中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安康學院等各高校落地應用。以山東大學為例,學校在一校三地八校區的物理空間格局之上,構建一個基于山大互動云的智能交互空間,可將各校區或校區內的若干個教室組織起來,進行“1+N”遠程授課,充分發揮各個校區的不同學科資源優勢,創新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模式。
面向應用型本科、專科院校的實踐類課程,智慧實訓空間可支持開展“課堂+現場”教學,將需要動手操作的課堂延伸至實訓現場。在智慧實訓空間展區,奧威亞以魯班鎖手工課為代表還原了實訓教學場景。在模擬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實時投屏,近距離觀看魯班鎖手工課的每一個操作步驟;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觀看學生投屏進行教學指導,還能保存教學錄像,針對關鍵步驟打點,幫助學生快速回顧和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有效解決傳統實訓課堂中“教不會、看不見、難再現”等問題。同時,這一方案還支持校企互動,拓展了應用型人才的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參展嘉賓體驗智慧實訓帶來的智能便捷講師為嘉賓講解微課制作空間特色
“我們以前的教學工作就是一個ppt、一個教案,學生很多時候都是被動在聽,現在教學空間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跟著改變。”一位參展嘉賓評論道。
數據驅動
助力高校科學管理決策
教與學新空間,將新理念、新思維、新設備融入課堂教學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課堂教學和教育治理生態。師生在使用新空間的過程中,生成了海量的數據。如何發揮數據的價值,推動高校教學管理升級和科學決策,對于高校管理者而言,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本屆高博會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表示,高校應注重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推動教育服務創新,并利用數據共享推動信息系統之間的協同聯動。
奧威亞打造的督導評估與教學監控空間,不僅能對所有錄播設備進行集中管控,還能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督導,并基于數據挖掘分析和反饋,助力個性化的教學、科學化的評價、智能化的決策、精細化的管理,讓數據驅動高校教育治理創新。
目前,這一解決方案在諸多高校已常態化運行,例如山東大學用它來進行督導巡課,并作為電子化考場來使用;上海公安學院則將其打造為教學實戰指揮中心,實現數據分析和實時督導等應用。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高等教育在“創一流”上下功夫。具體到課堂教學中,則要轉變教學理念,優化重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以適應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圍繞“教育強國”精神,奧威亞將根據各高校的發展實際,量身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新空間,將技術與教學融為一體,促進教學模式變革和一流課程建設,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注入科技新動能。
注:本文為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