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目標
總體: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以及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數據:民族地區學前兩年、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到80%、70%。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實現標準化,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努力消除輟學現象,基本實現縣域內均衡發展。
打牢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①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指導編寫中學、小學各一冊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其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納入免費教科書范圍,各地可結合實際編寫地方補充教材。
③促進各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
④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
在民族地區學校開設民族藝術和民族體育選修課程,開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
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全面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水平
①加快普及學前教育。
重點支持民族地區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②均衡發展義務教育。
切實解決“大班額”、“大校額”問題。
依法履行控輟保學職責,降低輟學率。
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
保障女童入學。
③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
④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⑤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結構。
⑥積極發展繼續教育。
支持民族地區建設以衛星、互聯網等為載體的遠程開放教育及服務平臺,加強涉農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
⑦重視支持特殊教育。
切實提高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質量
①有序擴大人才培養規模。
②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按照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統一要求,保留并進一步完善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優惠政策。
③強化內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務。
④加強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
重點加強民族教育薄弱環節建設
①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
②支持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
國家教育經費向邊疆省區傾斜,邊疆省區教育經費向邊境縣傾斜,提高邊疆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保障水平和生均公用經費標準。
③科學穩妥推行雙語教育。
建立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
①健全教師培養制度。
②完善教師培訓機制。
③落實教師激勵政策。
改善教師福利待遇,績效工資分配向農村教學點、村小學、鄉鎮學校教師、雙語教師和內地民族班教師傾斜。
落實民族教育發展的條件保障
①完善經費投入機制。
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加民族教育投入,加快推進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②加大學生資助力度。
③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
加強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在大規模在線學習平臺上,開發面向民族地區的教育課程。
鼓勵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校際聯網交流。
以中小學和職業院校教師為重點,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向民族地區傾斜。
切實加強對民族教育的組織領導
①加強黨對民族教育工作的領導。
②全面落實政府職責。
③充分發揮對口支援作用。
④切實加強民族教育科學研究。
⑤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