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32年的教學生涯,60后的劉中潤老師說他談過兩場戀愛。一是遇見妻子,二是遇見信息化教學。
「在國培老師會上,我說,學習信息化教學工具希沃如同談戀愛,首先是了解,了解后就會喜歡,喜歡后就會愛上,愛上后就離不開了。老師們哄堂大笑。」瀘縣喻寺小學的劉中潤老師,愛用這句話作為培訓、分享會的開場白,希望用自己的熱愛感染更多老師參與到信息化教學。
(劉老師正在培訓)
文:小希沃
圖:劉中潤
以下內容根據劉中潤老師訪談內容整理
培訓完,做了幾十年的夢
一下被驚醒
喻寺小學三年級開學,學生學習種植鳳仙花,向劉老師要種子。他對興高采烈的孩子們說:「大家記得,種子只有“借”,不是“要”。借一顆種子,收獲后要還老師10顆。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劉老師科學課的一次情景。
作為瀘縣喻寺鎮喻寺中心小學的科學教師,老師過去教過語文、數學、化學,也教過體育、音樂;當過化學實驗員、班主任、學校團支書。
因為有高中、初中、小學不同階段的教學經歷,像“借種子”一樣,他有一些自己的堅持:「小學科學長期以來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人認為只要學好語文和數學就可以了,照書本教學,到期末讓學生背一背試卷,完事。殊不知,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黃金時期。」劉老師認為,要用發展的眼光培養學生。
對比與眾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生涯前20多年,他的教學模式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也曾嘗試制作簡單的PPT,但發現它更適合會議和演講,難以與課堂融合,便放棄深入研究。
2014年,學校進行“薄改”,引入第一批交互智能平板。在第一次信息化教學的培訓上,劉老師看到了驚喜。
「當時講師在交互智能平板上,拖動著課件的某一個位置,原本隱藏的單詞“apple”馬上顯示出來。講師像在變魔術,我們都沒看明白這是怎么做出來的。」
(劉老師課后研究的隱藏功能)
后來他才知道,這是交互式課件希沃白板的“隱藏”功能。除此之外,簡單明了的思維導圖、放大鏡工具、可觸摸的課堂游戲等這些從未見過的技術,讓老師感到新奇又激動。他一下子就記住了培訓課件的單詞和語法。
「培訓完,我就像一個做了幾十年夢的人,一下被驚醒:太神奇了!原來教學還可以這樣!」
一邊學習,一邊解決問題
培訓結束第二天,劉老師注冊了希沃學院學習平臺的賬號,開始自學交互一體機和交互式課件的技巧。
在劉老師看來,重拾計算機這項技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師范讀書時,我才第一次接觸電腦,還是Basic語言。不怕大家笑話,當時我已經學了一年電腦,卻連拷貝一個基本軟件都出問題。」
剛學習交互課件時,老師遇到了難題:打開軟件,發現存了很久的資源庫空了;使用手機,登錄不了學習平臺;軟件更迭的時候,舊版本無法打開……
老師們和工作人員送上解答,他才知道,資源丟失、網頁打不開只是自己網絡異常,舊版本文件只要拖到新版本的圖標上就能使用。劉老師無奈:「看來我對軟件的了解還不夠。」
同樣作為60后的青山老師,也是近幾年開始學習信息化教學,并在全國新媒體大賽中獲獎。他給好友劉中潤老師留言,鼓勵說:「大家都是邊有問題邊學習的。」
于是,學校同事常常看到不停盯著電腦看的劉老師。不了解情況的還過來“拷問”:「您休息時間都趴在電腦前,到底在看什么呀?」指指網頁,同事表示不解。劉老師只笑而不語,下班回家繼續點開網絡課程,刷刷最新的技術貼,泡到深夜。漸漸地,他的發帖數量累計有197條,回帖數1110多條。
在這197多條貼子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對交互式軟件提出的思考與建議,如“課堂活動的字體大小無法自定義”、“課件資源庫沒有分類功能”。
其中也有對信息化工具的探索:如用剪輯師給孩子制作《潛水艇沉浮原理》的微課視頻;又如學習設計師入門工具——AI(AdobeIllustrator)制作更精美的圖片素材……
“活到老,學到老。”他把這句話放在了論壇的個人主頁頂端。
有一天,六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跑來找劉老師,說:「您的課堂氛圍太好了!學生們都愛上了您的課堂,這是怎么做到的?」原來,以前六年級的孩子面對提問都比較被動,現在竟然都爭先恐后舉手,并積極參與互動。
在劉老師看來這并不驚奇。這不僅是信息化教學工具,更是他花費大量時間研究交互式課件特效、潛心設計每一個授課環節所帶來的改變。
(劉老師個人論壇主頁)
有學生喜歡聽我的課,
就是最大的成就
開始研究交互式課件之后,劉老師的備課的時間變成了之前的兩倍。他不僅要選材、設計思路、制作輔助元素,還要借鑒優質課件的技巧、分析學生的學情……聽到這些,編者不禁好奇,每天這樣備課的劉老師,會感到累嗎?
劉老師坦言:「說實話,還是會累的。有時候看到深夜,困得眼皮都撐不開。但一想到孩子們可能會因為我制作的效果感到驚奇,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其實備課也有“捷徑”——找現成的課件模板進行套用,也是不少人的做法。對此,劉中潤老師并不認可。「要上好一節課,就得花點時間親自做課件。別人的課件,有他的授課思路,不一定適合自己。做課件既是備課的過程,也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老師用課堂管理軟件自創了一套方法。在他看來,“二次創作”是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最大的魅力。他把課堂管理軟件的點評分數作平時成績,占10-15%,期末考試成績占85-90%,到期末給排名靠前的獎勵“動物”的拼圖。(連送禮物也不忘鼓勵學生們動手實踐。)這種類似大學課堂的“平時分”+“期末分”的評價方式放在小學,反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
在科學課初嘗成果之后,劉老師也把自己的信息化教學實踐經驗帶到更多地方。如國培講座、新老師培訓、支教幫扶都有老師忙碌的身影。
劉老師發現,雖然很多學校裝上了信息化教學設備,但上課時只把交互智能平板當顯示器用,把交互課件當PPT用。他就給大家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厭其煩地普及信息化教學的技巧。
(劉老師赴藏支教)
「在國培老師會上,我說,學習信息化教學工具希沃如同談戀愛,首先是了解,了解后就會喜歡,喜歡后就會愛上,愛上后就離不開了。老師們哄堂大笑。」劉中潤老師愛用這句話作為培訓、分享會的開場白,希望用自己的熱愛感染更多老師參與到信息化教學。
聊到最后,編者好奇地問,他認為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劉中潤老師哈哈笑:
「在這個年齡還沒有被淘汰,還有學生喜歡聽我的課,就是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