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4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信息化應用案例展示交流活動”在朝陽小學順利開展。希沃聯合吳忠市教育局,邀請各縣(市、區(qū))學校教研主任、教研員、信息中心主任、校長、骨干教師等同聚朝陽小學進行集中應用研討。
吳忠市教育局張琛副局長、教研室白忠明主任、朝陽小學路云校長、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趙志堅主任等受邀出席活動開幕式。
張琛副局長發(fā)言表示:“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意味著教育工作開啟了新的征程,我市學校正在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教師們積極探索使用智慧課堂設備,以吳忠市朝陽小學、吳忠三中為代表的學校不僅常態(tài)化使用,而且不斷摸索和探究傳統教學模式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融合翻轉課堂、互動課堂、數字化課堂、模擬實驗課堂及雙重教學課堂,為提升我市現有智慧課堂設備使用質量、培養(yǎng)信息化應用優(yōu)秀教師,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此次舉辦‘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信息化應用案例展示交流活動,就是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市教育信息化‘互聯網+教育’工作更好更快的發(fā)展,感謝希沃舉辦本次活動,預祝本次活動圓滿成功,期待‘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在吳忠市遍地開花,實現常態(tài)化應用,最后祝大家學習順利。”
朝陽小學是自治區(qū)的一所標桿學校,也是希沃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學校,4月15日下午,學校老師帶領各地區(qū)教師進行校內參觀,并進行智慧教育經驗匯報。
16日上午,希沃特別邀請到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首批教師教育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陳品德先生,為老師們進行了“智慧課堂的實踐與思考”專題講座。
陳教授提出:“關于學校教育,重心在于課堂,關鍵在于老師。”并為老師們詳細介紹了智慧課堂的認識、以及如何利用“智慧課堂”上好課、如何推進“智慧課堂”落地實施。整個分享過程長達兩個小時,在座的老師們都受益匪淺。
長葛市長興辦事處中心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希沃杏壇五星導師趙相文先生共同進行了“能力提升工程2.0中如何提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專題講座。
趙校長提到:“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整校推進的責任主體是校長,應引領教育理念改革、促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推進管理方式轉變、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全面促進本校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本次應用成果展示和案例分享中,朝陽小學與鹽池五小師生共上一堂示范課,希沃首次采用易課堂+錄播遠程互動模式進行授課,實現課題、聲音共同互動的效果,真正打破空間和距離的限制。
希沃寧夏區(qū)域售前顧問米建輝匯報了希沃年度最新產品,聚焦課堂書寫的希沃交互智能平板高精度紅外系列、突破傳統廣播局限的希沃區(qū)校一體化廣播系統、讓黨群服務工作與新時代需求并行的希沃智慧黨建解決方案、聚焦互聯互通教室環(huán)境打造的希沃物聯平臺等,涵蓋課堂互動應用、校園文化展示、教學形態(tài)創(chuàng)新等多個應用層面。
米建輝進一步指出,從教室、教師、教學到校園文化建設維度,希沃組建了幾大平臺——覆蓋物聯教室、數字教室、校園廣播、幼教的基礎教學保障平臺,為高效便捷而生,讓教室更加智能化,與課堂氛圍更融洽。
以希沃錄播為支撐的在線課堂互動體驗區(qū),借助互聯網實現城鄉(xiāng)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包含文化與黨建兩大板塊的校園文化展示平臺,為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其產品從教室延伸到校園甚至區(qū)域,實現數字校園建設的應用場景全覆蓋,助力挖掘與完善更高質量的新時代教學常態(tài)。
希沃寧夏區(qū)域培訓顧問馬水泉為老師們進行了“教師30個微能力點解讀”,指出,多媒體技術是教師開展新型“教”與“學”工作的導向,是新時代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靈魂和方向。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技術對新的教育形態(tài)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教育信息化設備發(fā)展歷程
馬水泉提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提倡老師們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課堂,并從“生成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及時反饋”、“移動式教學”幾大教學方式詳細示例說明,老師們積極參與互動,現場氣氛一度推向高潮。
在本次活動中希沃不僅為老師們安排了專家講座、示范課等精彩環(huán)節(jié),還為大家?guī)砹讼N肿钚碌闹腔劢逃a品展示,讓老師們深度體驗希沃產品。
眼見方為實,希沃用品質與初心贏得了萬千用戶的信賴。截至目前,希沃產品已走進全國160萬間教室,服務覆蓋千萬師生。從業(yè)務體系上看,希沃在全國已擁有超過1000個服務網點,覆蓋了全國700多座城市。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新一輪變革,無疑,在“共建教學新常態(tài)”的道路上,以希沃方案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產品必須時刻葆有創(chuàng)新熱情,走出一條更符合大眾教育需求的普適化路線。
注:本文為企業(yè)發(fā)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