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主辦的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論壇暨第二批實驗區、校、項目啟動會以直播形式圓滿舉行,約2500名來自全國不同省市區的教育界同仁齊聚云端,圍繞信息化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的發展路徑與創新實踐展開熱烈討論。
會議當天,由啟動會主持人及該課題子課題負責人之一,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教師彭紅超博士進行課題項目基本情況介紹,以及啟動會流程內容介紹。
該項目課題組首席專家祝智庭教授、子課題負責人閆寒冰教授以及郭炯教授依次分別進行了《技術賦能教育過程公平:信息化時代的新文明》、《信息化促進學生適性發展:技術路勁與實踐模式》、和《同步課堂價值的實現歷程》主題的講座報告,分享了很多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先進經驗與方式方法。
專家報告后,由該課題第二批39個立項的子課題實驗區、校級、項目遴選的14個優秀案例代表進行子課題研究情況進行匯報分享,優秀案例中包含了由希沃錄播協助推進的“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示范區江西省贛州經開區、贛州市興國縣2個區縣。
據悉,為了更好地匯聚實踐案例與研究成果以及各個層面的研究力量,推動促進教育公平的相關實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項目“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于2021年5-7月面向全國進行了第二批實驗區、實驗校、實驗項目的征集,經課題組專家評審、前期課題指導與立項預答辯,共39項課題獲批立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4個案例作為優秀示范項,在課題啟動會上重點分享。
作為推動教育公平的首要政策,“三個課堂”相關的信息技術應用格外受關注。課題啟動會上,由贛州經開區社會事務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劉小東講解的《校際網絡教研環境下的“名師課堂”常態化應用模式研究》引發了觀眾的熱情交流。
贛州經開區社會事務管理局
信息中心主任劉小東
他提到,從2017年開始,經開區開始嘗試建設“三個課堂”,目前“專遞課堂”已基本常態化應用,正在推進的基于校級網絡教研環境下“名師課堂”常態化應用模式,則可以嘗試從教師工作量、信息化設備、參與者激勵制度三大維度切入,探索一個可行性高、可持續應用的模式。
而另一個由贛州市興國縣教育體育局主導推進的“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的子課題研究案例,由興國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師李燕玲老師進行分享,興國縣的研究主題為《基于“智慧作業”提升“專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該研究內容以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完整的專遞課堂教學新模式,結合江西省本地“智慧作業”應用系統以及希沃錄播遠程互動教學應用系統的技術環境,搭建了完善的教學實施流程和策略,以及高自主性的學生學習流程體系等特色模式,并建立了校際的專遞課質量檢測體系,促進專遞課堂效果最大化,讓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興國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師李燕玲
據了解,兩項優質的實驗區項目均融入了教育科技品牌希沃的錄播解決方案,通過借助希沃錄播軟硬件設備以及“三個課堂”管理應用平臺,以遠程同步板書互動、異地拍照上傳等多元的互動教學形式,優化專遞課堂教與學的效果,讓主講教師的教以及農村聽課端學生學的方式方法近一步得到優化。
在管理應用層面,實驗區通過希沃“三個課堂”管理應用平臺,構建校際間的網絡研修共同體,以城區優秀教師帶動農村普通教師水平提升,沉淀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助力教育公平。
希沃錄播“三個課堂”平臺
“三個課堂”政策落腳點在于教育公平,在于城鄉資源的流通與傳播。在推進“三個課堂”落地的進程中,希沃錄播深度參與多個學校構建專遞課堂、名師課堂的過程,深入到區縣中解決實際建設難點,為學校提供全套技術保障與培訓服務支撐,
從科技賦能角度提供教學教研指導,構建新的課堂質量體系與激勵制度,同時,希沃錄播注重優質案例校、區的實踐經驗沉淀,打造標桿案例,幫助更多區縣學校實現“三個課堂”常態化按需應用,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搭建起一座橋梁。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