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社會時代,從網上搜索并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學習新知識,接受新觀念,甚至發布自己的信息,已經成為一種基本技能。有了網絡的支持,老師們就能夠獲得巨大的信息支持,將網絡上的教學資源與地理課堂教學相整合,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打破書本的局限,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實現學生知識的創新、學習方法的創新、思維品質的創新,從而全方位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2.0在我國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育智能化軟硬件進入校園,為課堂帶來了數字化和信息化校園的新體驗。智慧教室互動黑板成為教室里的新教具,不僅為板書書寫、多媒體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技術體驗,在更深層的教育資源打造和校本資源沉淀上,也發揮出強大的中樞作用。以歐帝科技的推出的電子黑板成為課堂里的教學大師。
比如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恰當地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運用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現代教育技術,把知識的講解和活動內容串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鏈層和創設情景相互交融起來,可突破重點、淡化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優化教學過程,營造一個群體交流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引發積極探究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使用信息的意識,提高學生運用信息和與人協作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與人交往、與人協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例如:在學習“臺風” 時,首先,可以創建一個“臺風”的學習平臺,包括學習資料、問題討論、成果展示、信息交流等內容。 地理教師可先在“學習資料”中提供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獨立學習時需要的背景資料,在“問題討論”中提出討論的題目,保證學生能從互聯網上查找資料。 第二步,學生分組收集夏秋季節東南沿海的天氣資料,并及時整理后放到網頁上。 第三步,小組討論,利用收集的資料說明論題,并記錄討論過程,整理后放到網頁的“討論區”中。學生個人也可在“討論區”自由發表意見或尋求幫助。 第四步,將小組或個人的學習成果放在電子黑板的“成果展示區”中,與同學分享。 第五步,全班同學集中討論、總結,開展成果評比。這樣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與人協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再比如學習自然災害時,老師可在電子黑板上播放有關網絡視頻,如“第一輪沙塵暴到北京漫天黃沙”網絡信息播放,學生很直觀看到沙塵暴帶來的危害,一般會認為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災害,那么,沙塵暴是否真的“有百害而無一利”呢?這是一個值得質疑的有趣問題。一些學生查找了有關網絡資源,提出了不同觀點:沙塵天氣造就了黃土高原;沙塵顆粒利于成云致雨;沙塵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長;沙塵暴緩解了酸雨;沙塵暴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等。對此,學生們爭論不休。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就上述觀點展開辯論,分為正、反兩方,各抒己見,從而拓寬了思路,開闊了眼界,發展了思維,培養了用辯證方法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良好習慣。
此外,歐帝科技的電子黑板產品內置了課堂知識采集軟件,可以課堂授課中的聲音、PPT課件、板書無感知的采集為隨堂微課資源,這些隨堂微課資源將進行自動切片,將課堂內容剪輯成一個個單獨的知識單元,被精準分類到知識圖譜之中,所有的教師都能夠在課堂內外隨時的參與到知識圖譜的共建,從而幫助學校建立學科知識圖譜體系,實現校本資源建設。對于學生而言,則可以在課堂之外,隨時隨地的通過線上知識圖譜學習和查漏補缺,更加高效的完成知識點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