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華夏文明的根基,是炎黃兒女的魂魄,悠悠千載,經史子集中包含了歷代先賢于天人之際的思考,也蘊藏著興亡替廢的古今之變。她不是書齋里發霉的殘頁,也不僅僅是博物館中供人觀瞻的文物,國學,其實更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正如孟子所說的混混源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
3月20日,
北京海淀實驗中學—數字化中國傳統文化未來教室由羿飛承建并交付使用,該方案依據歷史、國學、書法等學科的知識點和教學特色作專案設計,是現代科技和歷史傳統的完美融合。學生得以在科技與傳統間、在虛擬和真實間,去習孔子的“忠恕”之道,去研老子的“無為而治”,去悟佛學的“明心見性”。
源起東方禮序,重塑國粹文脈
走進“國學”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古色古香的的方格天花板和讓人寧靜思學的仿古木質長桌,桌上放置文房四寶,井然有序,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私塾”課堂。環顧四周,你會看到很多國學大師的經典語錄,比如“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國學”教室內還收藏了很多古代名家的論著,翻開書頁,流淌出淡淡墨香,勾起了學生對文學知識的渴望。
黑板,作為整間教室的“靈魂人物”往往起著知識、信息傳遞的作用。在這間教室我們卻看不到傳統的黑板,取而代之的是135寸的教學白板,搭配視美樂超短焦教育機,老師只需在教學白板上滑動時間滑塊,畫面上呈現出與之相匹配的各項重大歷史事件和相關資料。通過圖、文、聲、視,四位一體來展示中外歷史文明的發展,避免了學生一味去背誦資料的枯燥乏味。
習經世致用之學 求安身立命之道
受“五四運動”新文化興起的影響,傳統國學曾一度被淡忘,我們往往對它視而不見、知而不解。書中文物我們也只能想象那是何種工藝,如何精美。但在這間“國學”教室中我們通過數字模型可真實的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故事。
數字模型利用鍍膜玻璃對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把虛像反射到成像空間,通過精調三個面的成像融合形成“實像”。從遠處看,數字模型顯示的文物模型就仿佛浮在半空中的全息影像,栩栩如生且立體感十足,給人一種“物在其中”的真實感覺。
在現代文明的今天,快餐式、碎片化閱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旃澴喑3J刮覀儧]有閑暇時間去修身養性。羿飛教育歷經數年,堅持“易教易學”的理念,致力使純正、深度的國學從學者的書齋走向大眾視野,愿為正宗國學的傳播與傳承助一陣東風,為“文化自信”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