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2017兩會高端訪談《企業家說》,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分享感觸與觀點。
海信智能交通不是APP地圖,是"交警"
節目伊始,主持人表示,兩會期間周董一句話引發強烈反響,這句話就是"北京的交通擁堵,海信可以解決",周董很認真地說道:"原話是這樣講的,記者問我北京的交通擁堵能解決嗎?我說能。"
海信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自信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周董介紹,海信做智能交通已經有十幾年,期間積累了許多技術和知識產權,在中國已有100多個城市使用了海信的智能交通,其中,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大城市就有28個。不僅如此,海信的智能交通已經8年全國第一,該領域的中國國家和行業標準有31部,其中18部是海信牽頭制定的。海信智能交通提供的是整體解決方案,其核心價值不是告訴大家什么地方擁堵了,而是把這個擁堵解決掉,很快得到疏通,擁堵很嚴重的情況下,20分鐘就將其疏通開。
"路不能無限地建,車輛的數量卻在快速增長,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想辦法在有限的道路資源上把擁堵解決掉。"周董表示,海信智能交通起步于中國的智能交通完全是由國外企業壟斷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主開發,使得中國智能交通的建設投資減少了三分之二。
海信智能交通的例子,說明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產業方向調整、經濟轉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產業轉型關鍵靠人才
周董認為,產業轉型最重要的是要下決心在研發上做好。
說起對企業轉型的建議,周董簡潔地說道:好好重視人才、好好引進人才、好好激勵人才。
周董表示,誰也不可能所有領域都精通,但如果能把相關的人才吸引到身邊,能夠為企業提出許多好建議,會幫你找到應該調整結構的方向,作為領導者應該有能力把大家的建議選擇出來。如果沒有人才基礎就無從選擇。海信在產業轉型中自己的人力使用得比較好的同時也在不斷引進人才,實際在產業與人才上都做了加法。
海信未來增長的大頭在海外
談到"走出去",周董表示,海信近幾年一直在實施"走出去"戰略,從戰略的定位上也很清晰,海信未來增長的大頭在海外,去年出口額達35億美元,今年估計還會有20%左右的增長,"走出去"是很現實并且在戰略方面對中國企業很正確的決定。
如今,在澳洲海信電視、冰箱是前兩位;在美國年銷售額約10億美金;在南非,海信的電視、冰箱排在市場第一或第二位,海信在南非的家電工廠是非洲大陸最大的工廠。海信在北美收購夏普后的墨西哥工廠,效率成倍提高、產量成倍增長。
研發的根本追求是消費者喜歡的差異化
在諸多的經營戰略中,海信上下有高度統一認識的就是技術立企,海信把技術看的很重,這也是消費者認可海信、回報海信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中國的電視模組全部依賴進口的時候,海信堅持自己來做。只有自己做才能把一個產品的主要功能自己來定義。在中國的行業沒有電視芯片的時候,海信自己做電視芯片,因為只有做了芯片才能定義出差異化的產品。擁有技術才能做出來消費者喜歡的差異化,研發的根本追求是消費者喜歡的差異化。
技術是做強海信手機的信心
訪談中提到海信手機,周董直言不諱:"這是我覺得很心痛的一件事"。周董表示,海信的研發力量很好,但在營銷上做得很不好,這兩年在反思這件事,在做調整。"海信有一支非常好的研發隊伍,這是海信做手機的資本,這是海信手機能做起來的理由。在近期我們也做了比較大的調整,更好的把海信手機的技術實力在市場上表達出來,我相信海信的手機一定會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