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教育理論的科學化,小學科學課程體系更加的完善。小學科學教育培養小學生基礎性科學素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為后續的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小學科學的重要性
在我國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史上,其名稱經歷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識→自然常識→自然→科學的變化。世界在不斷的變化,課本教材也跟著需求持續的改進,符合國家的發展需要以及師生的發展需求。
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并要求執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科學》課程的起始年級也從小學三年級變為一年級。科學貫穿整個小學教學過程,讓學生接觸與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探究必備的科學思維和方法,并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
小學科學課程覆蓋內容廣泛,包括地球與宇宙、物質科學、生命科學、技術與工程,幾乎包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內容。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緊密地關聯著其它的學科內容,講述淺顯的基本知識,與其它學科教學相融合,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科學與物理
科學中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探究活動,可以有效使學生養成科學素養及探究興趣,并轉化為中學物理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較好的適應物理課程的學習。
如初中物理九年級電與磁中的磁現象磁場課程,講述磁場、磁場的方向、地磁場等內容,磁場抽象不直觀可見,是深層次的知識點。而在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的磁鐵單元中,講述了磁鐵能吸引什么、磁鐵怎樣吸引物體、磁鐵的兩極、磁極與方向等等,內容淺顯易理解,對磁鐵進行了詳細的學習,為中學物理磁現象的學習做好鋪墊。
以及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的工具與機械中杠桿的科學、杠桿類工具的研究、自行車的簡單機械等內容,也為八年級簡單機械中的杠桿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小學科學定滑輪與動滑輪、滑輪組等,與八年級下冊研究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等等。
科學與化學
小學科學課程中要求教師引導和培養學生觀察自然與生活現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中學化學要求學生掌握與觀察科學探究過程。科學與化學知識的不同出發點,讓學生由淺顯熟悉的知識過渡到未知復雜的知識,從而引導學生的認知從表面過渡到實質。
如小學科學中的六年級下冊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包含四個實驗四個現象,與中學化學中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鐵與硫酸銅反應等等呼應;以及初中化學九年級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與科學四年級下冊分離食鹽和水。
科學與生物
小學科學是初中生物的啟蒙,對比課本可以發現,初中生物的很多內容在小學科學中涉及。小學科學知識都是淺顯的描述,初中生物在小學科學的基礎上相互關聯,將內容深化。
如科學四年級下冊油菜花開了,講述油菜花的結構,在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開花和結果,除了講述花的結構還有授粉與受精內容,以及科學三年級下冊觀察種子與七年級上冊種子植物觀察玉米種子部分等等。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延續小學科學的興趣,讓學生掌握知識,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
科學與地理
在小學科學課程地球與宇宙分類中可以學習到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學習地理可以解釋科學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兩個學科的知識之間是相通的。小學科學中注重知識的普及,引導學生形成相關概念,保持學生的好奇心,促進中學地理中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
如小學科學地球的運動中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證明地球在自轉、地球在公轉嗎等等,為后續七年級上冊地球和地圖中地球的運動學習打下基礎;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我們關心天氣、測量氣溫/降水量,與七年級上冊天氣與氣候中多變的天氣、氣溫/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相關聯。
科學與各個學科緊密聯系,相互融合,小學科學強調的是思維、能力,中學強調的是知識內容。科學與各學科的整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科學教材內容更有趣更生動的展示出來,將各科知識更直觀更形象的展示出來。
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科學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整合科學與學科資源,促進課程與教學最優化。教師還應該使用PPT課件、AR仿真教學等信息化的展示方式,擺脫了傳統紙媒的晦澀難懂,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科學教學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