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教育部考試中心實施了發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該內容是未來高考命題與評價的標準。新高考評價標準進一步加強從“考知識”到“考能力”的考查,尤其加強了創新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考查。這意味著單純的死記硬背已經不再適用于目前的高考形式,能力的培養將成為未來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向,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將有重要的轉變。
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如果到高中才更改教學方式,培養相關能力,難免有些太遲了,因此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要。科學教育是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相比,科學課程覆蓋面是最為廣泛的,對發展和培養思維模式有著重要作用。簡而言之,新高考評價標準對未來小學科學教學方式也有了決定性的要求。
一、新高考評價標準
(一)新高考評價標準是什么?
教育部考試中心研制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試本源性問題,從而給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在高考領域的答案。新高考評價標準實現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的重要轉變。
(二)新高考評價標準包含什么內容?
新高考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
Ø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
Ø
“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么”的問題;
Ø
“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怎么考”的問題。
(二)新高考評價標準的實施對教學有什么影響?
新高考評價標準的“一核四層四翼”決定了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高考命題的主要內容以及高考綜合評價的基本標準。對教學而言,教學中要實現學生“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轉化,打破應試教育的頑瘴痼疾,突出創新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1、從注重知識學習到注重能力的培養
新高考評價標準實現了高考由傳統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評價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綜合評價的轉變。
“知識”向“能力”的轉變主要表現為新高考評價標準充分體現了創新和批判性思維的要求,高考選拔的能力要求與批判性思維強調的核心主張高度一致,包括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科學思維、實證精神、邏輯推理、信息識別與加工等核心要素。
同時新高考評價體系突出對學習者“思維認知能力(思維品質)”的要求和考核,要包括: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演繹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之中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要考慮到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理性思維和豐富的感性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思維能力發現新問題、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結論,并在整個過程中激發個體好奇心、想象力等,培養創新型人才。
2、要求教師使用新理念新方法
新高考評價標準實現了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的轉變。教師需要運用教育評價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評價中完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機制設計,以及與素質教育理念、目標和要求的銜接。
新高考改革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標,教育理念、價值導向、教學模式、學科內容等正悄然地發生變化。教師需要從核心素養培養視角審視當前課程內容,分析不同情境下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建立情境與知識經驗、課程內容的關系,設計具有一定新穎性與挑戰性的教學項目,引導學生思考與實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而是參與整個情境中去面對整個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實踐與探索,實施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執行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要改變先教后評的評價理念,強調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價值,為學生提供實質的教學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二、小學科學教育
(一)小學科學教育常用的教學方法
小學科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重視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倡導以科學研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強調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與新高考評價標準的觀點不謀而合。小學科學是初中的“物、化、生、地”的啟蒙,所以其在新高考評價標準下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就凸現出來了。
小學科學教育從小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主要的教學方法有探究發現法、實驗探索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現狀調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擬創造法等。
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學得不到重視、教學設備不足、大班教學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少等問題依然存在,科學課程依然被認為是教學中的“副科”,這些方法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紙上談兵。因此新高考標準評價下的教學中,需要提高對小學科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養力度,加大科學教育經費的投入、及時完善教學設備。
(二)新高考評價下的小學科學教學
在數字化時代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習過程、教學模式、教學管理等都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面對持續迭代智慧化教學方式,新高考評價下的小學科學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構建沉浸式教學環境。新高考評價標準下的教學方式要求著情境與知識經驗、課程內容相聯系,教師可以以課題內容為中心,結合生活實際,通過文字、圖像、音視頻等素材以及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真實的情景,引導學生在參與其中并形成自己的主觀體驗,從而習得知識和應用知識。
如云幻科教虛擬仿真教學資源,AR技術虛擬內容疊加真實環境,同時輔以圖片、音視頻等內容,為學生構建開放式環境,打造智慧化創新環境,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問題,完美解決學校空間不足、教具不足等問題,促進小學科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和發展。
二是互動性的探究工具。小學科學課程中,實驗必不可少,教師除了實驗室常規配置的一些教具,還應該通過數字化教學設備的各種教學功能,輔助學生進行實踐與探究過程,虛擬畫面與動手操作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新型的教學環境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有效掌握知識、靈活解決問題。云幻科教虛擬仿真教學資源,互動教學體驗,以課本教學為基準,將教學所必備的實驗器材準備完全,師生通過與虛擬實驗器材的互動完成知識的體驗與學習。
三是因材施教。新高考評價標準下,教師應該從研究教轉向研究學,統一化教學轉向個性化教學。小學科學的內容比較豐富,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認知和學習行為的研究,利用智能教學設備等,跟蹤檢測教學過程,開展學情分析和學習診斷,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學習效果開展教學工作,實施個性化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變化,小學科學教學越來越重要,新高考評價標準也為小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將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可視化、精準化的展示出來,應用新的評價理念和教學管理方式實施科學化、個性化的教學,精準評估和學習效果,由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向注重能力培養,促進小學科學教學逐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