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22日,易知書法亮相2017年浙江省移動學習終端培訓會議,會議期間來自各部門相關領導,一線老師對于用筆在紙上書寫后可再現書寫軌跡并智能評價的數字化書法教學系統紛紛進行了體驗,且給予高度評價。
在傳統課堂練字的基礎上融入了智能化的漢字書寫規范和評價體系,同時常用3500資源在平臺的應用為老師非線性教學提供便捷備課資源。
小易來解釋下,什么叫“非線性教學”。
非線性學習的內涵:美國學者斯皮羅等人針對知識的復雜性問題,將知識劃分為良構領域(需解決的問題存在的環境簡單明晰)的知識和劣構領域(問題環境與影響因素較為復雜)的知識。針對傳統教學中劣構領域高級知識學習所存在的問題,結合高級知識獲得的目標,探討了劣構領域高級知識獲得的建構過程,提出了認知靈活性理論和隨機通達教學的主張,認為:
(1)學習者必須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先前知識結合在一起,才能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完整而適當的表征
(2)學習者不是從記憶中原封不動被動提取先前的知識,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將各種整合在一起。
所以這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學習,給學習者學習提供一定的情景才能促進劣構領域知識的學習。斯皮羅的認知靈活理論和隨機通達教學思想成為非線性學習的理論基礎。
那么,小易的備授課是如何實現非線性教學的呢?
首先,系統中教學資源,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線性”課件,而是將所有知識以“漢字”為基礎單位,分解成為學生更易“吸收”的"元知識"。
接下來,當我們為老師提供這樣的”元知識“教學資源后,老師可以將預設的情況進行自由的組織,這種備課形式也非純線性的,他可以實現課件中的“以點鋪面”。例如,一個車字,當它作為偏旁部首后衍生出來的其他字,字與字之間的聯系,可以通過自主備課很好的實現。
最后,當我們進入課堂,時時收集上來的學生書寫數據反饋,明確地提示老師,學生那個字究竟會不會寫,寫得過程究竟對不對,結構究竟美不美,一切學生出發,真正在數據的幫助下實現以學定教。這時候,只有非線性的教學資源才能靈活應對學生千變萬化的情況,解決他們在劣構領域中遇到的問題。
這次活動中的體驗,讓現場專家和一線教師們眼前一亮!系統能同時捕捉到每個學生的書寫過程、進行智能評價、隨意選區回放、即時生成測驗分析統計結果等等,這些他們日常教學中渴望而不得的功能,這樣的教學應用對課堂對教學必然很有幫助、進一步促進教學效果與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