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30-31日,青鹿2020春夏高校新品云展會成功舉辦,這場大型在線發布會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給參加展會的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震撼體驗,云展會直播觀看人次累計超過14萬。這場教育信息化行業的盛世也受到了廣大媒體的關注。
以下是新浪教育、慧聰教育裝備網、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教裝商情等媒體的報道內容:
過去4個月,促使我國1454所高校開展線上教學。復課之后,線下+線上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新常態。在日漸常態化的混合式教學中,科技手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5G、大數據、AI等新技術融入教育教學,科技發展倒逼高校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亦將對創新人才培養產生深遠影響。5月30-31日,一場累計超過14萬人次參與的高校智慧教育科技新品直播發布會在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舉行,真·AI攝像頭、青鹿互動主機、研討主機、物聯主機等高科技產品和手機互動智慧教室、多點互動智慧教室、研討型互動智慧教室、智慧學習島等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相繼亮相云端,引發高校教育界人士熱議。
圖:累計14萬人次觀看2020青鹿春夏高校新品云展會直播
疫情給全球及中國教育帶來了史上最嚴峻的挑戰,導致全球16億學生不能返校,我國高校1775萬學生只能宅家通過互聯網學習,103萬教師在線開出10萬門課程。如此大規模的網絡教學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基礎網絡、線上教學平臺、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都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青鹿研究院院長廖力告訴記者,他們從2月14號就開始為學校提供在線教學咨詢和解決方案。為了保證完整穩定的在線教學體驗,疫情期間,青鹿對在線教學平臺進行了多次升級。幾乎所有參與“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科技企業都經受了同樣的挑戰。
圖:劉廣博士發表演講
挑戰背后,企業擔負的是賦能高校教學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任。疫情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高校教學新常態,對創新人才培養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今,國際競爭根本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已經連續7年超過GDP的4%,經過多年建設,我國的教育硬件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許多發達國家,但是我們培養人才的模式還比較落后,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模式上。
2018年以來,教育部多次出臺政策推動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以講授為主”轉變為“以探究為主”,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在改革進行過程中,高校卻始終面臨著思維慣性、教學設計、教學條件三方面的制約。隨著新基建啟動,這三方面制約得以借助科技手段獲得改善,而科技的融入倒逼師生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01 教學改革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支撐?
通過多年建設,如今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與1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線投屏、自主終端設備分享等技術已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但是單純使用這些技術仍然無法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
華南理工大學教育技術中心工程師劉廣博士說:“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痛點是如何利用技術為創新人才培養服務。但是,很多教學上的要求,無法通過技術實現。”為此,華南理工大學積極嘗試,與青鹿教育科技合作,對教學空間進行再造,通過建設探究型智慧教室,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靈活、個性化、多元化、精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劉廣博士強調:“培養創新人才,一定要有適合的技術來支撐,才能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數據支撐下的評價和適應性學習。”
圖:劉廣博士介紹華工的探究型智慧教室
對教育技術有深入研究的青鹿研究院院長廖力認為:“教學互動的核心要基于數字化校園,依托于學校整體信息化環境,要把校領導、師生、社會全部納入其中,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可見,互動不能局限在線上,線下教學、學校管理都需要信息化大環境提供支持,才能實現真正的常態化應用,改變滯后的人才培養模式。
圖:廖力院長發表演講
圖:青鹿智慧教室的基本模型
目前,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大學、西北大學、南昌大學等數百所高校通過與青鹿教育科技合作,建設了形式多樣的智慧教室,讓學生能夠通過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多元方式輕松地進行小組互動、師生互動,讓成果展示、思維碰撞、實驗教學的效率更高。通過智慧教室解決方案,許多高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山東交通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評價青鹿智慧教室:“很好地從軟(硬)件上支持分組討論、在線研討,而且也實現了濟南與威海兩個校區之間的課堂資源共享,很好地打造了課堂教學改革的軟(硬)件環境。”
被技術改變的不只是教學環境,很多教師通過新型智慧教室,在課堂上實現了與學生的常態化互動。山東大學的外教老師對新的教學方式十分興奮,她說:“我喜歡采用青鹿智慧教室進行分屏教學,這樣我的學生能夠進行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讓課堂討論更高效,這樣的教學體驗太棒了!”這種人際間的互動與思維碰撞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唯有此才有助于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
02 科技能為教育帶來哪些改變?
傳統以講授為主的大班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的權威地位,忽視學生參與,養成了學生的思維惰性,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發展。小班制教學受制于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慣性,仍習慣于以老師講授為主。改變這種思維慣性,是高校教學改革中最難啃的骨頭。
圖:廖力院長分析教育現代化大趨勢
當教學改革存在教師素養、師生比例等多重難以短期內改善的制約因素下,科技融入教育,技術倒逼教學改革,是當前效率**高的一種改革方式。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40%以上的高校投資建設了不同形式的智慧教室。走進這些教室上課的學生必須做好分享、發言、參與的準備,當這種教學互動成為常態,必將對學生的高階思維、綜合素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圖:智慧課堂下學生搶答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教室方案讓人眼花繚亂,能夠得到數百家高校認可的青鹿智慧教室方案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我國智慧教室發展的**高水平。在這次春夏新品發布會上,青鹿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讓眾多高校教育人士看到,科技為教育帶來的改變比預想中要多得多。
手機互動智慧教室:支持多種新型教學模式,兼容多種學生終端,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實現交互反哺的教與學。幫助師生打通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反饋全流程。
多點互動智慧教室:實現1個教室上課,多個校區可以實時互動,共享教學資源和名師課堂,讓線上教研變得更簡單。
研討型互動智慧教室:桌椅可以快速靈活移動,每個小組配備1臺交互一體機即可享有獨立的研討空間。學生使用自帶智能終端便可展示研討資料、討論畫面、交流成果。可以有效支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翻轉課堂、項目制學習(PBL)、跨學科融合教學、案例教學等創新教學活動。
智慧學習島:能夠將師生終端設備的畫面投到討論屏上,支持在討論屏上批注、調取白板功能,錄制討論視頻,為臨時和零散的交流提供技術支持。
青鹿金課教學云平臺:包含教學準備、知識建構及內化、知識應用、教學評價四部分,可自動采集線上、線下教學數據并歸類存檔,為創新教學模式、記錄教學過程性數據、打造混合式金課提供技術支撐。
其實,讓這些智慧教室正常運行的核心技術并不神秘,比如視頻錄制、投屏分享、動態記錄、互動互聯等技術都加載在硬件設備上,它們外表輕巧又美觀。
圖:真•AI攝像機
真·AI攝像機:是真正的無感知記錄“神器”,能夠輕松實現網絡教學督導、教學過程數據無感知記錄,打造混合式教學金課。
互動主機:是互動教學的核心設備,加載的是專業視頻處理技術,所有投屏互動、屏幕分享都通過這臺主機實現。
青鹿研討主機
研討主機:是小組研討的核心設備,所有小組投屏、動態預覽、動態批注等功能都通過它實現。
物聯主機:是物物聯通,遠程控制的核心設備,所有教學設備、窗簾、燈光、空調的遠程管控都是通過它完成。有了它能夠實現遠程可視化集中管理,為學校管理減負。
教育+科技不是技術的疊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技術融入教學,教學離不開技術。教育+科技不是局限于課堂,而是扎根于整個教育環境的數字化基礎上,既包括互動教學,也應囊括智慧管理。高校教學改革必須依托這些豐富的技術手段,支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青鹿教育科技在高校教學改革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未來將持續通過科技的力量,幫助高校推進教學改革從課堂延伸到教學,從單間教室升級為整個校園,從線下到線上,打通教學全流程,支持多種混合學習方式,專注于師生發展,為高校人才培養創造穩定、好用的信息環境。
注:本文為推廣文案,非本站采編新聞稿件,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