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專家顧問、北京師范大學余勝泉教授出席于上月末舉行的藍皮書發布會,并在會上接受了重慶電視臺記者的采訪。
記者: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上半年的疫情對線上教育有哪些影響?
余勝泉教授: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對教育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總體來說,我們國家的在線教育還是把“停課不停學”這一件事基本支撐下來,我覺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經過上半年的大規模實踐,也出現了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比如說優秀學生更優秀,而成績不好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成績則更差,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再比如說有一些身心健康的問題等。
記者:您認為疫情過后,在線教育應該如何發展?
我覺得前面提到的這些問題,反映疫情以后我們的在線教育要有進一步的發展,這個發展我認為應該包含幾個方面。
首先,要把數據無縫地、無感地嵌入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數據讓家長、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并及時地給予督促,給予激勵,給予鼓勵,給予陪伴。那么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理的能力。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還要能夠參與到獲得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協作討論、交流探究的能力。另外在我們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家長不要以愛的名義去替代學生成長,事情要讓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從小養成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問題的習慣。
第三個方面我們要拓展學習空間,學習不僅發生在教室,還發生在網絡上,今后應該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網絡空間不僅僅是學習空間,學校辦學空間也不僅僅是校園那片地,今后網絡上將有更大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在這個網絡上的這個學習發展空間里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他自主學習的能力,包括他的心理健康這方面的能力的發展。那么對于防止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還是有比較明顯的成效的。
記者:數據驅動教育如何在線上教學這里體現?
余勝泉教授:疫情期間,老師和學生不在常規課堂里,老師想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展,以及學習過程出現了哪些問題,這就需要基于數據。并且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那么這時候就需要外部的鼓勵、激勵、幫助和管理。
數據是溝通老師、學生、家長等教學質量管理系統的媒介,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數據能夠促進他們之間的協同,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在數據的監督和管理下,自主地完成學業。
【大咖介紹】
余勝泉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
“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主任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被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