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STEM教育項目正式走進了廣州市南武中學師生們的學習生活。敢于創新、大膽作為讓這所有110余年建校史的公辦完全中學,成為國內第一個完整引入STEM教育項目的學校,開了中國普教領域的先河,也吸引了眾多學校領導和老師慕名前往取經。5月19日,南武中學STEM項目負責人謝旼老師應中央電化教育館之邀,參加“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通過“我和stem的故事”的主題演講,分享南武中學對STEM教育的成功本土化,分享半個學期以來,STEM項目在南武中學的磨合落地。
WHY-百年名校試水STEM教育的初心
“我們的孩子們不一定出國留學,但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因為他們將來要和世界各國的人打交道。”(王 紅
現任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培養孩子在未來競爭中具備二十一世紀的核心競爭力。(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國際文化理解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交際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行動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分享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給學習帶來深刻的變化。為了培養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條件會學習、終身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廣州市南武中學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學習科學成果,依托“互聯網+”環境的智慧實驗室,實現對優勢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與創新。當今世界范圍內課程改革的共同方向是課程綜合化,其核心追求是超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讓課程回歸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本質。這與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STEM教育致力于探索跨學科融合,通過多學科的交叉、學生主動參與、基于項目、合作學習、現實問題解決等獨特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21世紀人才核心競爭能力。
HOW-怎樣坐實STEM教育的落地
“STEM”一詞自2015年寫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以來,成為市場上的超級新星,引得眾多企業的蜂擁而至,開源電路、機器人、3D打印等產品紛至而來。然而,片面地追求技術的酷炫,讓人忽視了STEM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的是科學全面的教育設計和基礎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才能讓“先進技術”免于成為擺設的命運。
南武中學與現代中慶聯合打造了3個高標準的智能實驗室(Smart
Lab),并面向全校初高中學生開設了Photoshop圖形設計、3D打印、模擬城市、Lego
EV3、西點橋梁設計、慧魚結構設計等課程,提供的是一種動手做、玩中學的課堂體驗。
學生在電腦上設計模擬城市
動手探索橋梁建設
和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南武STEM項目側重于科學知識的運用與科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創意設計,以小實驗、小創意、小制作、小作品為核心,將理、化、生、數等課內知識整合為某個主題,讓學生通過項目學習,解決問題、完成作品、豐富學習成果,最終推進跨學科融合。同時,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分小組學習不同的課題,這樣不但能滿足課程的多樣性,還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換課程,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從小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目前,南武中學培養了17位來自數、英、地、物、化、生、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學科的指導教師,并按照1(信息技術老師):1(原班級任教老師):1(其他學科老師)的師資配比,確保課程的可持續開展。
WHAT-南武STEM教育概況如何
“我們已經渡過了最初的磨合期,一切都漸入佳境。”在活動現場,謝旼老師總結道,“STEM課程的確是一個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又能引導學生專注于自己興趣的平臺。”在南武中學,孩子們不僅有機會直面各種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還會有立體多元的評價體系,甚至是讓他們構思的“商業計劃書”。有曾經觀摩過南武中學STEM課程的老師表示,在STEM教室,老師不再是主人,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圍繞真實課題,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并主動學習未知的知識,老師只需在學生求助時進行提醒和點撥。四五個學生為一組圍坐在電腦周圍,不時對著電腦屏幕指指點點,或七嘴八舌的討論,雖然每個人臉上的表情認真又嚴肅,但難掩挑戰新的學習模式的興奮,學習在孩子們的眼中變成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兒。
學生樂在其中
WHO-為南武STEM項目品牌背書的企業
南武中學是國內第一家開展STEM學習項目的學校,沒有前車之鑒,一套完整可執行的STEM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此次構建STEM項目,是南武中學與現代中慶戰略合作的初步成果。看重STEM教育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能力上的巨大潛力,中慶自2015年啟動對STEM的項目挖掘,一年的運作讓中慶擁有了與國際接軌的八大類課程體系、教師培訓機制和多元化學生評價體系。而南武中學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與決心,讓全國師生看到了真正的STEM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