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都需要《舉全村之力》
http://www.wandqa.cn2019年05月23日 09:06教育裝備網
1996年,一本寫給父母和教育者們的書《舉全村之力》誕生了,這本書的有聲版還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獎·最佳誦讀專輯獎。時隔21年,作者以一位母親、一位外祖母的身份,給孩子們也寫了一本《舉全村之力》。
這是一本只有220個字的圖畫書,簡潔的文字傳遞著關于教育、關于養育孩子的理念,這樣深度的想法,如何傳達給父母和孩子,又如何讓孩子們能夠理解?創作這本圖畫書也可以說舉凱迪克大家畫家——瑪拉·弗雷奇之力。
說到瑪拉·弗雷奇這位才華橫溢的畫家,她曾憑借A Couple of Boys Have the Best Week Ever(《完美假日》)和All the World兩次獲得凱迪克銀獎,她的The Boss Baby(《寶貝老板》)還被夢工廠動畫公司改變為動畫片,并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第75屆金球獎、第45屆動畫安妮獎等多項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瑪拉·弗雷奇曾經說過,希望自己創作的作品看起來是“像油漆一樣新鮮,但也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成為經典”,所以在知道每一幅圖的內容之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研究整本圖畫書的結構。創作《舉全村之力》也不例外。
她反復翻讀1996年出版的文字版《舉全村之力》,一邊做筆記,一邊摘抄短語,畫出單詞,理解每個章節的內容。“文字版的《舉全村之力》是給大人們,特別是父母和關注兒童教育的讀者看的,旨在闡述如何把孩子培養成有責任心的公民,但這本圖畫書,卻剛好相反,這是給孩子看的。”
在文字版的《舉全村之力》中,瑪拉·弗雷奇找到了起點,開始思考怎么來畫這個故事:“正如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一樣,建設一個理想的村莊,也需要發揮孩子的力量。”而剛好這本圖畫書開頭的第一句話是“有時候,孩子能聚起一個村莊。”
而這聚起一個村莊的起點,則是三個孩子在騎自行車游玩時,偶然發現了一片空地——他們想要在一片空地上建造一座兒童樂園。故事中的社區并非有真實的社區項目,但瑪拉·弗雷奇的圖畫卻讓孩子和父母在閱讀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只要舉全村之力,有了大人的關注、鼓勵以及在身邊的默默支持,孩子們去實現一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并沒有那么難。
在創作的過程中,瑪拉·弗雷奇不僅用虛光的方式來表達暗涌的情緒和時間的流逝,并更讓每個對頁都有一個能觸動人心的或者富有戲劇性的地方,有些地方,她只用了一幅跨頁大圖。“對我來說,這種跨頁就是一個悠揚的和弦。而用了很多虛光的書頁,則更像是一個樂句。”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文字闡述“孩子來時沒有帶說明書,但我們大人也沒有啊”這個觀點時,圖畫把文字和建造兒童樂園這個故事本身,一畫雙關地表達得恰到好處:在孩子出生前,誰都沒有當父母的經驗;而在建造兒童樂園這件事情上,同樣誰也沒有經驗——孩子站在一邊,看著父母,父母也站成一群,有的托著腮幫,有的若有所思地看著孩子們。
可見,不論是大到整個社會如何養育、教育孩子,還是小到在故事中幫助孩子建造兒童樂,每個家庭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似乎總能遇到很多的第一次,每一次的經歷,都需要大人和孩子彼此耐心,相互幫助往前走。
在社區里所有的大人和孩子的合作下,在書里那棵光禿禿地樹經歷了發芽、長葉和開花的漫長時間后,一座真正的兒童樂園建成了。
家庭不是一座孤島,每個社會成員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孩子,支持孩子,讓他們成為自己的“領導者”。這也是瑪拉·弗雷奇努力通過這個圖畫故事想要傳遞給每個家庭的美好信念。
責任編輯:黃程程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