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李永樂談智慧教學:破課堂邊界 增強師生互動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http://www.wandqa.cn2019年06月18日 09:32教育裝備網
什么,又因為霧霾放假了?
停課還不停學……
學生代表們表示很糾結
昨天物理老師講的磁場我還沒聽懂,這可咋整?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同樣表示非常鬧心
孩子還小,呼吸系統很脆弱,霧霾天在家沒什么問題。但是,這種“隨機”放假,孩子學習壓力本來就大,隨意停課打亂節奏真的好么?
談起教育,心情總是很糾結,無奈、彷徨、焦慮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在中國,高考被定義為能改變一生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學生們逃不過“九年義務教育”與“高中三年”,學生時代總是需要不斷地打怪升級,來迎接最后一關——高考。在廣大學子們打怪升級的途中,老師和家長也積極地想方設法,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一切為了孩子。李永樂也是其中一員。
李永樂是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師,他從2009年開始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人大附中”)任教,至今已經工作了十年。他把自己比作一名“比較成熟的教師”,他會利用智能技術手段讓自己更快速地進入角色,例如用更短時間完成教學準備工作,也可以更方便、熟練的指導學生學習,所以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思考的東西會更多一些。
去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中出現了一個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信息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文章開頭提到的“霧霾天氣,教委要求停課不停學”的情況,李永樂就設計了自己的應對辦法,是不是可以采用互聯網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來指導學生學習呢?比如,可以制作微課,還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與學生網上互動。
在李永樂看來,教育信息化進入課堂最大的一個幫助,就是增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一般發生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進行提問,教師給學生進行講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李永樂發現一個問題,學生的水平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同樣一道習題,很多學生已經非常理解了,但也有一些學生還是沒有理解,在課堂上重復這道習題的解法,對于那些已經理解的學生實際上是浪費時間,怎么辦?李永樂采用了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利用課余時間去錄制講解習題的視頻,再把視頻放到網絡上,學生可免費查閱;有對個別習題不理解的同學,可以觀看視頻學習解題思路,對于教師來講,可以節省很多答疑時間,而且很多視頻還可以重復使用。
目前,人大附中的教育信息化方案有很多,李永樂介紹道,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讓學生在一些特殊的課程,比如說計算機課上跟教師實現互動;很多教師的公開課程視頻都是放在云錄播設備平臺上的,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查閱;再比如說電子化閱卷系統,教師閱卷之后學生可以在電子設備上查看到自己的成績,還能看到自己卷子上每一個題得多少分,哪個地方錯了,學生甚至可以看到標準答案,自己成績進步還是退步;教室還配備了交互投影儀,它其實是一個電視,老師可以在電視上點點劃劃、標記重點,相比傳統的PPT或者投影儀,交互投影儀的互動性會更好一點。
這些教育信息化方案有沒有缺點呢?有的。李永樂表示,很多教師不是很熟悉這套系統,他們使用起來不是非常方便。希望有一個更加“傻瓜”的軟件,可以用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來學習使用,節省教師的時間成本。
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讓學生以及教師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時獲取學習項目,然后進行交流互動。李永樂說道,教育信息化方案的出現,教師生產了更多的素材,包括豐富的視頻以及音頻等內容,這對學生的學習幫助也是很大的。往遠一點想,因為信息化是最容易復制和傳播的途徑,如果有一套成熟體系可以把教育的過程復制和分享出去,對于我們國家的教育公平性、教育資源的普及化來講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