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校長董奇在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上的報告:智能化的教育評價,推動教育回歸本質
http://www.wandqa.cn2019年08月02日 15:00教育裝備網
8月1日上午,由北京師范大學和科大訊飛聯合主辦的2019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教授做了題為“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教育評價”的主題報告。
他表示,科技的日新月異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未來社會的人才素養提出了新要求,但傳統的教育評價由于受手段和技術的限制,對這些重要的素養難以進行客觀的評估,因此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科技進展,賦能教育評價,使教育評價能更好的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對素質教育的實施產生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從教育評價的目標、理念、功能、對象、信息源、任務、方式及結果反饋等層面探討了智能化教育評價的新趨勢,并介紹了智能化教育評價在情緒情感、社會技能、語言表達能力、信息素養、科學素養等方面的新進展。他建議將智能化教育評價納入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強高校間、高校與政府、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國家層面建立智能教育評價平臺,共同解決教育中的真問題、難問題、熱點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以下根據董奇校長演講整理——
尊敬的趙部長,與會的同仁:
今天非常高興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在今天的會議主題是人工智能+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
人工智能和教育結合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今天人工智能大數據、VR、AR等技術正在并將進一步地深刻影響著教育評價的形態,促進它的轉型。而教育評價的轉型將創造更好的健康的未來教育生態,在健康的教育生態中,億萬兒童、青少年才能更愉快、更健康、全面的、個性化的發展。
盡管我們這個峰會是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數據峰會。請大家更要關注的就是我們主題的后面四個字: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我想首先是指通過跨界融合,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結合,推動教育的發展。也就是說只有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了教育實踐中很多重大現實問題的解決。它才能夠更反推、倒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一步的研究和研發。
我今天講的教育評價的問題以及改進、變革教育評價,是為了提高我們國家的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有我們找準了教育領域的真需求,剛性需求,我們的技術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說,當我們講到人工智能+教育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從社會的發展出發。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未來社會對未來的人才素養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飛躍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將面臨很多的變化。包括人一生的工作在未來都會發生很多次的轉換。
在這樣一個時代,它要求我們具有信息素養、數據素養。在這些方面,他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一個時代是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去發展我們高階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這樣一個時代需要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法制意識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具有更強的全球意識。對于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新的需求。世界各國際組織在各種的戰略規劃中,不僅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具體的學術研究中,全世界各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度關注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
今天的教育要進行變革,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孩子提升未來的很多重要的核心素養。事實上在當下的教育條件下,我們中小學生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我們在座的即全國老百姓都可以關注的一些突出問題,涉及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責任感,涉及到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社會溝通交往的能力。
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和今天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另一些突出問題密切相關。在今年教育實踐中,我們仍然存在重分數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輕素養,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重視學習不注重健康,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象。我們年復一年地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一直成效甚微。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雖然很多,但確實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就是教育評價。
到今天為止,我國的教育評價制度,并沒有十分完善。由于沒有客觀的教育評價制度,使得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比較突出的應試教育傾向,素質教育推進十分困難。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考試作為人才選拔的一個重要方式,它有人才選拔的主要功能,但它不是用來全面評價教育質量的手段和方法。也正因為這樣,教育評價制度體系的建立,教育評價方法的改革到了必須抓的地步。
在去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國家領導人特別明確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凡是不利于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在這些不利于實現目標的做法中,其中一個就是教育評價制度。所以說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中,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的指揮棒問題,建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立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在前不久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署名發布的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第18條明確提到要建立新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學生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學校辦學質量的評價體系,縣域教育質量評價的體系。這三個標準都需要改變。
我相信隨著國家在評價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國的教育將迎來更好的,更健康的生態環境。孩子在這個環境中將得到更健康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只有政策導向,政府的決定是不夠的,需要科學的方法的支撐,今天的評價方法技術難以滿足國家的要求。
所以作為研究者,作為相關的企業,我們需要一起研究怎樣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進展,無論是人工智能技術還是VR技術,還是數據計算技術來推動評價的改革。云計算技術、5G技術、物聯網等技術,以及智能終端的到來,都為我們開展智能的教育評價提供了支撐。使得我們能夠創設更加真實的情境,來評價孩子。能夠更加準確、高效、及時的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個體。所有這一系列技術的整合,將推動教育評價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此外,教育評價還是應該回到教育的本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但是在過去由于技術的限制,只能注重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評價,很難對德智體美勞進行全面的評價。現在的新的智能化的評價方式實現全面評價的可能性。
在過去,我們只能基于簡單、有限的評價方法進行選拔、甄別。現在我們可以更多的發揮評價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用于改進,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進行精準的改進指導。
在過去,由于評價方法、計算、儲存等技術的有限制,我們只能用抽樣的方法,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進,不可能針對所有的學生。即使針對樣本,我們也更多是給予一般的平均數、標準差的描述,很難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現在使用新的技術,使得我們可以面對所有的學生,用整體取樣的方法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給每一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評價、指導。
其次,在過去我們收集的數據只能用比較簡單的文本信息或者一些圖片信息,視頻信息都很有限,現在我們可以用大量的更多的更豐富的多模態信息。而且能對這些信息進行自動化的智能化的分析,加工評判。
第三,過去的評價是在一些非真實的典型的場所。專門的考場,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要求。例如中考的時間就兩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在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的過程中,在真實的情景中對人進行評價。
現在智能化的評價使在真實的情境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成為可能。過去的評價就是考試,無論小考還是大考測驗。現在的評價考試可以“潛入”你的日常的行為,在日常的學習中就可以進行數據的收集,這也增加了評價結果的真實性。過去的評價分析成本很高,現在成本更低;過去的評價反饋需要延遲,現在可以做到及時的反饋,及時的指導,而且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推送。
現在世界各國已經在應用智能化的教育測評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這些進展盡管是初步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應用的深入,隨著不斷地研究研發,我相信智能化教育測評的應用水平會越來越高。
下面簡單舉例說明智能化教育測評如何結合教育的本質,對學生發展更全面、更客觀、更真實、更準確的評價。
例如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中,情緒是很重要的一個維度,我們對情緒、情感怎樣進行評價?如果能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真實狀態,就可以發現有的孩子學數學是有焦慮的,有的甚至很嚴重。我們可以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緒狀態和他的成績關聯。我們也可以觀察數學課的教學結果,老師產生的效果是什么?不僅是數學成績的高與低,還包括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緒,情感熱愛程度,以及自信心如何。這些我們都可以利用文本分析技術,語音的分析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以及學譜儀等一些新的方法對它進行評價。
在今天社會人的社會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在網下,還是網上虛擬世界,人與人之間都會發生很多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技能也極其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及以上同學間的群體合作的過程中形成過程性的數據,從中抽取關鍵有用信息,就能對學生社會交往的水平進行評價。但是有些學生在網上的交往水平和網下可能有不一致,我們都可以對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今天這個時代,老師、學生、未來公民的信息素養極其重要。我們可以在學生實際的人機互動過程中,了解他的信息素養狀況,更接近孩子真實的生活工作中使用,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藝術素養很重要,包括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書法。那么現在我們也可以用一些新的方法,例如智能書寫的測評技術來對學生的書法水平進行低成本的測量。
要做好未來的工作,我想有幾個很重要的建議。
首先從國家層面,我們要一起努力把智能化教育評價作為國家相關戰略的重要部分。我想智能化的教育評價需要國家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和關注。當然也更需要高校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另外,企業是“教育+人工智能”或者“人工智能+教育”創新的生力軍、主力軍。高校和企業深度合作,有助于推動高校的研究成果,企業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更及時地運用于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態,來促進高校科研,促進企業的研發,促進高校和企業一起服務于我們國家。
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個努力就是得到政府的支持,整合各方的力量,建立一個國家層面的智能教育的評價平臺。這個評價平臺的最大特點就是高度開放,共享,提供服務。如果國家層面我們一起能建立一個智能教育的平臺,將造福我們國家3000多個區縣。
當然教育的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結合,也會涉及到一系列倫理問題,安全問題,隱私保護的問題。這項工作要走好走穩,這是我們需要遵循的一些基礎。“人工智能+教育”大學和大學之間的協作,需要大學和政府之間的協作,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協作,大學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高度的跨界融合。希望我們一起來推動智能教育評價的研究,最終可以解決教育中的真問題,難問題,熱點問題,造福老師,造福學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黃程程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