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阿凡題回歸用戶的價值需求
http://www.wandqa.cn2019年08月06日 11:14教育裝備網
8月2日,北師大于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本次峰會以“A.I.+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為主題,直面AI+大數據給教育帶來的變革,共論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下的教育模式變革。阿凡題研究院副院長張東祥教授受邀出席大會并分享AI落地的應用成果。
圖:北師大于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
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等出席并致辭。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趙沁平院士、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教授等作主題報告。
圖:阿凡題研究院副院長張東祥教授受邀出席大會并分享AI落地的應用成果
在行業內廣為人知的是,阿凡題在國際及國內均有著較高影響力,并較早成立了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為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阿凡題科研成果連續被第32屆、第33屆AAAI人工智能頂級會議、全球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頂級會議IEEE CVPR2019、AI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IEEE T-PAMI》期刊收錄,不僅刷新了標準測試集準確率、還在文字圖像識別領域取得的創新性突破。除此之前,阿凡題創始人兼CEO陳李江作為主創作者參與編寫工信部《人工智能》雜志;與清華大學、北師大聯合發布AI教育白皮書《《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白皮書2018》》、藍皮書《人工智能+教育》等都說明了阿凡題在行業內技術標桿的定位。
近幾年,互聯網教育公司對人工智能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最開始滿懷期望地認為“無所不能”到現階段心存顧慮地擔心“一廂情愿”,時至今日依然很多人不清楚“人工智能”這把利器在教學領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會議中,張東祥教授從一個A.I.教育資深從業人員的角度出發,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優勢和不足,分析A.I.+教育的痛點和難點,最后根據自身經驗分享了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應如何有效結合,并介紹了多個典型的創新落地應用場景。
圖:張東祥教授分享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應如何有效結合
“短時增效”, AI+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了解決AI在K12教育領域應用的困難,以題庫、作業平臺為基礎的阿凡題推出了創新產品“名師AI課”。名師AI課采用“優選好老師教學精講視頻+人工智能系統推題練習+清北助教1對1陪伴式答疑”的方式進行授課。由其強大的技術實力作支撐,可對學生進行實時畫像,精準找到適配學習路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6月份剛剛過去的高考中,阿凡題名師AI課學員紛紛拔得頭籌,提分率近90%。
阿凡題“名師AI課”以內容+服務+技術的模式,不僅打破了以往的教和學規律,為K12教學提供了創新教學模式,還為建立完善的AI教育制度和服務創新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教育資源非常稀缺,這個模式恰恰體現了人工智能最有價值的地方。
AI落地,回歸用戶的價值需求
張東祥教授表示,“AI一定要落地,一定要跟產品結合。阿凡題在做的正是‘回歸用戶的價值需求’。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滿足他們的需求。” 除卻在課外輔導的場景,在智慧校園的布局方面,阿凡題推出了面向中小學學校的智慧校園精準教學系統——慧學AI+。
它基于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助教老師服務”,從學生作業練習、考試測評、作文批改等服務著手,利用智能設備輕松采集學生的學習數據,跟蹤學生的學習軌跡,形成對學生、班級、學校的整體教學情況的“大數據庫”。對學生而言,是輔導其個性化學習的好導師;對老師而言,是促進其精準化教學的好助教;對家長而言,是增近親子交流的好幫手;如此為教育信息化2.0添磚加瓦,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阿凡題基于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文字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賦能軟硬件教學產品,實現更好的人機交互體驗,不斷深化人工智能與教育產業的交叉應用,逐步推進并實現課堂效果評價等關鍵場景業務升級,提升校園學習體驗。
在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席卷全球的態勢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為教育帶來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學習方式、教育治理三個方向上。如何把AI這樣的新技術和教育結合在一起,如何把AI技術賦能到提升學生、教師的效率上才是有著成功者基因企業真正關注的問題。
責任編輯:吳美艷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