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室里的科技變革,政府與企業的“戀愛長跑”
http://www.wandqa.cn2019年10月01日 02:22教育裝備網
導語:“為什么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倘若喬布斯今時今日來訪中國,不知是否還會有8年前著名的“喬布斯之問”?
去年,中青報一篇《這塊屏幕可能會改變命運》的特稿刷遍朋友圈,積蓄已久的教育科技力量漸露水面;今年秋季開學,“中國教室里的黑科技”再上熱榜,網友紛紛感慨“本以為科幻片中才有的黑板竟真的出現在了課堂上,看完想上學”、“這就是真·科教興國了吧”……也引得國外友人連連稱贊“中國教育好厲害!”
近十年,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一如建國之初舉國掃盲之徹底、之轟轟烈烈。中國教育信息化飛速發展的十年,亦是中國教育科技企業浮浮沉沉、大浪淘沙的十年。
(1)十年長跑:張弛有度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次發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育信息化”一詞首次出現。此后近十年,中國教室里開啟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教學顯示革命,孤獨了近三百年的黑板,添了新伙伴——投影幕布。
而后,隨著互聯網革命的推進,教育信息化被推到了國家戰略高度。2011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高度予以重視。到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教育部提出:各級政府教育信息化經費的比例不得低于8%。根據近年來的數據,我國每年教育開支占GDP的4%,因此G端教育信息化投入在2020年預估將達到3800億元左右。在規劃與財政的支持下,教育信息化行業一夜之間成為紅海,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在神州大地迅速鋪開。
與1999-2010年相比,2011-2020的教育信息化目標顯然更明確:不僅要在全國覆蓋信息化教學設備,老師、學生和學校管理者還必須要用起來,真正將信息技術轉化為教育動力。回過頭來看,近十年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也有著清晰的階段:
2010-2011年: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探索,主要探索目標聚焦在教學顯示硬件上;
2012-2013年:從無到有。基礎設備全覆蓋,著力建設教育信息化的大廈基石;
2013-2014年:從有到有用,從單一產品到解決方案;
2014-2017年:從有用到用起來。信息技術與教學教學深度融合應用;
2017至今:精細化,可視化,數據化,物聯化。
(2) “從無到有”:基礎設備的覆蓋
教育信息化變革,首先“革”的是什么?必然是連接教師、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那塊“黑板”。前面提到,在1999-2009年教育信息化的初步發展階段,教室里添了投影幕布,以輔助教學內容的呈現。但投影幕布+黑板帶來的課堂是單向信息傳遞的模式,無法滿足互動式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此時的廣東省中山市博愛學校,剛剛撤下一批新裝的投影幕布,將所有教室如數換上一臺臺能觸控、能書寫、能播放音視頻的希沃交互智能平板。這個新興品類很快就成為教育信息化行業的香餑餑,并成為此后近十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入口與樞紐。與此同時,國內交互智能平板品類首創者——希沃,也隨之載入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史冊。
擁有靈敏嗅覺的企業主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千億級的紅海市場。在2010-2013年間,交互智能平板成為各大硬件廠商的必爭之地。長虹、創維、TCL等老牌屏顯企業紛紛入場。
但應用于教育行業的交互智能平板相比家用顯示產品,有著更高的技術門檻:它集成了電視、電腦、投影機、觸摸屏和電白等多種產品功能,設計人機交互、液晶顯示、多媒體信息處理和網絡傳輸等技術。在首創交互智能平板品類后,希沃并沒有迎來“一勞永逸”的碩果。當新品類推向市場后,一系列的技術難題也接踵而來。在交互智能平板行業,沒有前人,也沒有經驗借鑒,每一場戰役都必須真刀實槍地去打:
一、產品層面:
2011年,研發模塊化PC模板,降低產品維修成本;
2013年,推出Windows/Andriod雙系統,提高產品穩定性;
2014年,AG防眩光鋼化玻璃備制技術;
防霧化、防撞擊、持續優化的書寫、交互體驗等等……
除了主動進行創新,用戶也在不斷地反向提出需求,推動產品進行迭代創新。而每一次的技術突破創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
拿防眩光技術來說。在當時,業內幾乎所有的液晶面板都難以避免眩光問題,沒有成形的技術。希沃高級工程師回憶這段歷程時說:“找不到,我們就自己做。2013年,我們去到當時行業中生產防眩光玻璃的工廠,里面煙霧繚繞,兩分鐘后就感覺呼吸困難、皮膚發癢。原來這是以氫氟酸為原料進行生產。生產原料排放后,大片區域將受污染,幾十年都寸草不生。我們當時就想,必須淘汰這種高污染的舊工藝。為此,希沃研發團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研究顯示屏的表面處理工藝,聯合材料廠商,終于用噴涂鍍膜工藝,將高污染的氫氟酸蝕刻工藝淘汰掉。”希沃防眩光鋼化玻璃技術的使用,當時震動整個行業,不僅為學生視力添加了強有力的保護墻,也提升了環保效益,讓行業上下游受益匪淺。
技術上的披荊斬棘,使得教室里能夠擁有穩定、流暢、高質的教學設備,也讓希沃從國內交互智能平板的首創者變成標準制定者、技術引領者,進一步穩固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在教育信息化行業的龍頭地位。
二、服務層面:
2012年,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三通兩平臺”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要領,進一步加速教育信息化基礎設備在全國的普及覆蓋。與此同時,交互智能平板的市場需求量也水漲船高。2012-2013年,希沃交互智能平板的出貨量一路高歌猛進。
為“百年大計”服務的教育信息化設備,要進入全中國所有的學校、教室,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品質,還必須要有過硬的服務。在當時頭部的IT品牌中,大多數是自建服務網絡。而教育行業的服務與家具電器不同,教室里的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必須要在最快的時間處理完成,否則將給教學進度帶來阻礙。自建網絡的覆蓋面和響應速度放在教育行業里,難以滿足用戶需求。2013年,希沃通過“服務外包+數據追蹤”的方式,重新構建適用于教育行業的服務網絡,服務網點遍布全國大大小小三十余座城市,服務下放到區、縣,基本做到只要用戶需要,便立即上門。售后服務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強化了用戶對于希沃品牌的信任值。根據奧維云網2012-2018年的數據報告,希沃連續7年穩居交互智能平板行業市占率冠軍。
基礎硬件普及期,為教育信息化裝備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服務創新,也反向推進著中國教育信息化的開展;而由于教育領域極高的技術和服務門檻,受限于研發人才和資金限制,早期入場的企業正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洗牌,當潮水褪去,誰在裸泳便一清二楚。如今再把當時的教育信息化裝備品牌名單拿出來看,歷經十年依然在榜的屈指可數。
(3)“用起來”:工具和培訓
2013-2015年,互聯網移動浪潮來勢洶洶,眾多教育企業將目光瞄準到線上課外輔導、職業教育等領域,VIPkid、騰訊課堂、猿題庫等移動互聯網教育產品如雨后春筍。課外轟轟烈烈,學校的教室里卻似乎動靜全無?事實并非如此,教育部和教育科技企業主們已經對學校信息化下一步建設胸有成竹。在“用起來”的革命中,希沃在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耕耘中總結出八字真言,即“工具實用,老師會用”。
第一,提供實用易用的應用工具;
第二,作為教學的橋梁,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必須提升。
一、給教師好用的應用工具
回到2013年第6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現場的移動授課軟件、白板備課軟件等應用被圍得水泄不通:老師在白板備課軟件上進行備課,課上通過手持設備移動操作交互智能平板,老師得以擺脫講臺束縛,走近學生,與學生互動。不少商家紛紛推出“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區別于前兩年的“有無階段”。此時,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用起來方案”已然成為熱潮。
希沃產品經理郭瀟回憶這段轉折期時說到:“2013年,我們在走訪用戶時,發現很多老師把交互智能平板當成了單向傳輸知識的顯示器,工具更新了,但課堂還是傳統的填鴨式,沒有任何變化。有的老師甚至拿塊布蓋住,把機器放在那里。先進的設備有了,老師卻沒用起來,這讓我們非常痛心。硬件上去了,但整個行業沒有對應新教學思維的工具給老師,這就好比一部智能手機里邊什么軟件都沒有安裝,那它跟磚頭手機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我們希望老師能用互動的、雙向的教學新思維教學,那我們就應該提供相對應的工具給到老師。”
此時國內出現了專屬于教學的“PPT”——希沃白板,便是開學季里被網友們熱議的中國教室里的黑科技軟件。科技推動著傳統“滿堂灌、填鴨式”的課堂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二、 讓教師學會用
新的技術,如果老師不會用,被擱著當擺設,那教育信息化便無從談起。基于此,一邊,教育部相繼出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師教育振興計劃》等文件,將“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動力、培養符合教育現代化的教師素養”的重要任務提上日程;另一邊,教育科技企業也在踐行:給老師的培訓、學習平臺不能少——企業絕不能賣完產品就拍屁股走人。
面對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提升,教育科技企業應如何處之?
希沃教育研究院胡婷玉說:“如果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孩子,就是掠奪孩子的明天。為教育信息化插上騰飛的翅膀,教師實際上是這個變革過程當中的關鍵力量,所以我們為老師搭建了一些能夠幫助老師成長的平臺。比如說線上的希沃學院,線下的教育先行者沙龍、希沃杏壇計劃,特訓營線下研究班、工作坊等豐富的方式都能幫助老師們成長。而老師們在這里成長后,他們就像一顆信息化的種子,回到學校,回到區域,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老師,加入到這種探索和實踐當中來。”
2016年,希沃推出專屬與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平臺——希沃學院年過五十的青山老師是希沃學院最早一批的用戶,論壇打卡、看課學習、答疑解惑……是他結識希沃學院后每天必做的事項,一年的時間,他從信息技術“小白”,到登上國家級教育信息化教學大賽的舞臺,用青山老師的話來說:“我在論壇上如饑似渴地學習,我自己提升很快,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我的課堂。我參加國家“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獲得部級獎項,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在希沃學院上學習教育信息化技能的老師已經超過兩百萬。
黃吉雁是浙江省寧波市智慧教育培訓講師團的帶頭人,在寧波市教育部門和希沃的支持下,他在2017年開辦了“黃吉雁智慧教學名師工作室”。目前,他的名師工作室已經培養出26位老師,其中有6位成長為省級的信息化教學專家,經常受邀為周邊學校進行智慧教學的培訓講師,影響更多的老師加入到教育信息化行列中來。而這樣的針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名師工作室,正在全國遍地開花。
與C端電子科技產品不同,教育科技產品往往是B端或者G端,購買者與應用者之間的斷層,帶來的是直接產品應用者的應用動力和能力的問題。因此,到“用起來”的革命階段,教育科技企業已經不能只是埋頭搞研發,他們必須要透過科技去看教育的本質,去關注人,關注應用者的價值實現。
(4)“數據化”的革命
當基礎的教育信息化設備用起來后,解決的還只是教育的形的問題,它帶來的是知識傳遞的效率的提升。核心的“育人”問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釋放每一個教學個體的價值?將如何破局?
2016年,人工智能熱潮粉墨登場;2018年,教育部結合國家“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隨之邁入智能化階段,科技對教育的改造,向深水區進發:科技開始滲透到備課、課堂互動、學情檢測、課后評測、對學習成果的數據追蹤和反饋等細致的教學過程當中。
教育科技企業紛紛推出人工智能教育產品,數據成為解決個性化教學的關鍵要素。
2017-2019年,希沃率先提出并持續深挖“教學小數據”,推出數據管理平臺希沃信鴿,將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個體數據進行采集呈現。推出基于個性化教學的希沃易課堂方案:課前,學生做課前測試,教師依據數據進行針對性備課;課上,通過學生平板發送隨堂檢測,老師根據即時反饋的數據調整教學節奏課;課后,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數據,個性化推送復習鞏固習題。在數據的聯通下,一個完整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呼之欲出。
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個性化教學;學校管理者依據老師的教學過程數據,對老師進行客觀評估與針對性的成長幫助。通過數據,達成信息化教學從老師到學生,再到學校管理者的完整閉環,幫助建立應用與管理的良性循環,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層級不斷提升。當科技像空氣一樣融入到教育過程當中,“喬布斯之問”便有了轉機。
科技工具服務于教師、學生,數據將人與人、人與工具、工具與工具進行聯接,教育信息化將從“科技+教育”的物理并置,走向“科技X教育”的化學反應。萬物互聯的教育世界所迸發出來的力量和挑戰也將相擁而來。
科技發展很快,但教育潤物無聲,是慢產業。一快一慢聚合在一起,究竟是走在前面的等一等,還是后者往前趕?當教育部門和教育科技企業同時理解了教育和科技,便有定論。下一個十年,教育信息化當如何發展,且拭目以待。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wandqa.cn/cp27700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