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深度融合是在線學習的關鍵
http://www.wandqa.cn2020年02月08日 09:09教育裝備網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做到“停課不停學”,更好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本刊特約華南師范大學、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一線專家學者撰寫文章,探討如何通過在線學習,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規劃、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敬請關注!幷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發展,1月27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大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疫情流行期間原則上不舉辦大型聚集性活動和考試,各培訓機構也按要求取消各類線下課程。隨后,各地陸續發出延期開學通知,以保障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與安全,作業幫、學而思、新東方、猿輔導等各大培訓機構均相繼推出了免費在線學習課程。
延期開學和線下培訓取消后,孩子的學習究竟應該怎么辦?記者日前就此話題對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鐘柏昌、詹澤慧進行了網絡訪談。
作為正式學習的在線學習,應做好與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記者:在這個特殊時期,在線學習已經從學生和家長的自發行為、校外培訓機構的市場行為,催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免費在線學習熱潮,在線學習從邊緣走向中心,不僅獲得了“合法”進入“校內教育”的機會,也成為當前家長和學生可以依賴的主要選擇。目前,在線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多方協同,將采取哪些更為有效的方式進行化解?
鐘柏昌:就當前而言,無論是教育部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項目,還是各大出版社的電子音像資源,以及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開發的網絡課程,都積累了海量的優質數字資源,可以說,如何保障和提高延期開學期間的在線學習效果,主要問題不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缺失,而在于使用方法的改善和優質資源的整合,其核心問題可以歸結為“融合”二字,并由此需要追溯從業人員的觀念改變。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在線教育的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學校教育或線下培訓,隨時隨地通過多樣化的學習工具、學習資源開展學習已經是人們普遍的學習方式,即與正式學習相區別的非正式學習。長期以來,在線學習只是作為一種非正式學習方式對待,正式學習依然局限在學校教育中。如果說以前的校外培訓(含線上、線下兩種形式)與校內教育(主要為線下教育)是“井水不犯河水”,那么本次大規模長周期的疫情,將模糊兩者的界限。在線學習與學校教育是融合而非取代與被取代的關系。只有做好兩者融合融通,學校才能確保在線教育的效果,在線教育企業才可能在新一輪的“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
詹澤慧:實際上,目前大部分學校和企業只是試圖做到“停課不停學”,還未有效破解“停課不停教”的問題。比如說,諸多的免費公開課,均試圖與校內原計劃的課表進行銜接,也號稱采用名師授課,但實際上大多數為廣播式教學,盡管效果要好于錄播等靜態課程,但其實際效果依然無法樂觀估計,主要原因在于無法真正與校內教育有效銜接,也難以做到個性化、差異化的施教。有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參加此類在線課程的學習,其原因不僅有課程的適切性問題,也因缺少學生熟悉的校內教師的介入,缺少約束性和臨場感,難免產生抗拒心理和應付心態。因此,單純依靠平臺或家長的力量是不夠的,體制內教師的作用不可或缺。
鐘柏昌:不難看出,這種免費課的運作模式,本質上依然停留在非正式學習或校外培訓的運作理念,依然是培訓機構主導的在線學習。在線學習從非正式學習轉換為正式學習方式,這種角色和功能的轉換,更需要相關主體的積極跟進,將學校和教師推到前臺,即從正式學習的角度做好在線學習與校內教育的有效銜接和融合。企業行動很快,但不可一廂情愿,要緊密結合學校教育的實際需求;學校被動應對,也不可被動接受,要主動消化吸收在線學習的優勢。
記者:要做好“停課不停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和家長作為主體,如何參與到在線學習與學校教育的融合融通的工作中,真正發揮好在線學習所獲得的正式學習的功能?
鐘柏昌:一種可能的思路是“教育行政部門—學!處煛议L—企業”的多方聯動模式。其中,地方行政部門應當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鼓勵學校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開展線上授課,組織學校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盡快適應全流程和全員參與在線教學方式。學校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在線教育平臺,與企業緊密配合將線下班級和課堂遷移到線上,構建空中課堂,利用平臺和學校自有資源開展線上教學,開展制度化的線上正式教學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在線平臺,采用靜態課程和直播課程、線上學習和混合學習、直接授課和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和輔導,利用平臺的分班、分組功能采用班級集體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和個人自主學習等不同學習方式。尤其需要家長做好在線學習的設備支持和學習監督,包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指導等。
詹澤慧:就在線教育企業而言,不僅可以獲得改變學生學習習慣的機會,而且對未來線下招生將起到積極作用,成為收割生源“流量”的最佳窗口期。因此,面對這樣一個新機遇,提供線上學習服務的在線教育企業,需要進一步“走進”學校,了解校內教育的需求。例如,目前諸多在線學習平臺可以提供免費直播課程,但鮮有與校內教育直接對接,即便是行動較早的教育機構,也只是告知學校能滿足小班制、大班額等多種空中課堂的需求,而對整建制、全流程的空中課堂的構建與管理等功能缺少支持。在線學習所獲得的正式學習身份,也并非只是線下課堂的簡單搬家,企業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發揮正式學習的體制優勢和在線學習的資源優勢、數據優勢、教學結構優勢,顯然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鐘柏昌:總之,大規模、長周期疫情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干擾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一些通過周末調課、暑假補課等方式減少延期開學的影響,本質上是一種被動的事后應對策略,而將在線學習與制度化的校內教育深度融合,將在線學習當作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填補延期開學的不足,則是一種主動的前置應對方案,應當作為特殊時期的非常手段,盡快規劃、加快實施,以便在各地原計劃的正式開學日之后開展制度化的線上教學活動。
作為非正式學習的在線學習,需要遵循“加減乘除”法則
記者:在遇到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疫情時,在線學習依然會持續扮演非正式學習的角色,從這個角度看,如何尋找適合每個學生知識基礎的學習資源,真正做到個性化學習,避免重復學習和無效學習,需要注意哪些學習法則?
鐘柏昌:我們覺得,應該特別注意“加減乘除”這四個要點。
“加”的法則,指的是合理規劃,結合分配率與結合律,科學分配線上線下和各學科的學習時間,查漏補缺,強化學習上的不足之處。此外,也可以增加相關科學素養和信息素養的教育。例如,關于疫情的網絡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信息過載嚴重,容易導致誤信虛假信息和無意識的傳謠行為。因此,要減少信息過載的不良影響,就要學會過濾和鑒別信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各種真實和權威信息的來源渠道,歸納信息真偽的交叉驗證方法,批判性分析信息內容的內在邏輯和科學性等。這些素養和能力,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促進。
“減”的法則,指的是資源的理性選擇。疫情期間,諸多平臺都推出了免費學習資源和課程。開放的資源雖多,對學生個體而言,卻不一定是好事,如上述信息過載的問題同樣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學會做減法,挑選適合自己的資源。一旦確定要學習的課程后,不要三心二意、輕易改變,避免“猴子下山式”的學習,否則只會浪費時間,導致學習的碎片化和重復化。
詹澤慧:“乘”的法則,指的是善用各類學習工具,進行自我學習管理,或參與同伴的互助互學。在線學習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枯燥,且由于師生時空的分離,學習者容易產生孤獨無助感,學習動力可能較面授學習要低,借助在線論壇進行同儕互助和知識共享,往往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伴間相互督促、相互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可以實現“1+1>2”的效應。
“除”的法則,指的是學習效果的監測上,應強調學習效率。在線學習時間并非越長越好,否則也會影響視力和健康,以及注意力漂移問題。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需要特別注意在線學習時間長度和周期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現在線學習的“形式主義”沉迷。
總之,疫情期間,在線學習是對孩子們學習規劃能力、自控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鍛煉。遵循“加減乘除”法則,有助于學生在疫情期間有序、合理、有效地安排學習。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