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該如何教怎么學
http://www.wandqa.cn2020年02月17日 11:10教育裝備網
2月17日,原本是北京中小學開學日。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春季學期開學日延期。
這一天,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將開通,免費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平臺資源包括防疫知識、紅色教育資源、專題教育資源,以及從小學至普通高中的主要學科課程資源,課程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據悉,北京各區教委、各校老師已做好準備,在這一天開始指導中小學生“線上”學習。
從2月10日開始,“停課不停學”這個熱點話題已經持續了一周。在原本要開學的日子,一些地方中小學校通過網課、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學生在家學習。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一些網課變味了。線下的學校生活被完整復制到線上,不“停學”變成了“不停”學,并產生了“水土不服”。
家長們反映,這些“水土不服”包括“重復打卡”“反復下載各種視頻直播平臺”“直播時反復掉線”“孩子反復走神老師無法兼顧”“互動性不強”等等。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停課不停學”是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方式直接用于線上。
“停課不停學”,究竟該如何教?怎么學?它的真正內涵又是什么呢?
線上學習,只是方式之一
2月10日,包括湖北省在內的不少地方中小學校開始了“線上學習”的課程。
在上課之前,不少家長對此表示歡迎。“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不強,一直居家懶散下去,功課落后不說,很多學習習慣又要重新開始培養。”河北省唐山市初中二年級學生家長孟哲告訴記者。
正式上課之后,孟哲體會到的卻是力不從心。“孩子沒有手機,我需要不停地為他打卡,上下課、收發作業等等。之前是他一個人學習,現在變成了我們兩個人一起學習。”
一個人的學習內容,壓在兩個人頭上,沒有分解,卻變多了。
他們一天的學習時光是這樣的:學校要求學生們早上8點在某視頻軟件開班會,然后利用視頻軟件早讀。緊接著,就是各科老師直播課登場了。“看直播課的過程中,我總是捏一把汗,因為我需要完整地陪伴在孩子身邊,這樣他才能不走神。一天下來,我們兩個都很累。”
家長累,老師也不輕松。“我有時候會感到很緊張、焦慮,因為看不到學生的表情,我不能確定他們是不是聽懂了,感覺工作量比線下多,但是效果如何不能掌握。”河北省唐山市初中二年級班主任李穎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教師不能熟練掌握“錄屏”等技術,同時,對于直播了解有限,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度和工作強度。“比如,在直播課上,我應該怎么提問呢?我想到和學生‘連麥’的方式,但是有時需要學生再開一個直播,我們往往手忙腳亂。”李穎說。
2月11日,教育部門明確指出,如果強行要求所有教師進行錄播,不僅質量上難以保障,而且也會增加教師負擔,并且造成資源浪費,這種現象必須予以制止。
在各地出臺的實施方案中,又有相應的具體措施。
北京規定:延期開學是假期的延續,各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集體組織上新課,也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線下教學活動和集體活動。“停課不停學”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堅決反對“線上滿堂灌”。
山東則明確,小學生每次教學活動持續時間原則上15~20分鐘,中學生25~30分鐘,增大休息間隔。每日組織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小學、初中、高中分別不超過8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
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思維和邏輯鏈條,這些目前還無法通過直播課或各種軟件來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應該各司其職,不能把線下的學習復制到線上。這不現實,效果也不好。直播的功能應該是組織學生學習,讓孩子在線下學得更好,而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拉到線上”北京海淀教師王向東(化名)說,“老師應該少講課,多指導,尤其是多給予方法性的指導,把時間用在溝通和交流上,還可以采取錄播和直播相結合的方式。我的經驗是把學生組織起來,分小組學習,發動學生自己的力量。線上教學的特點是‘劃重點’‘碎片化’,應該充分利用其特點,讓它成為常態化學習的一部分。今后正常教學秩序恢復之后,老師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所需,用好這種教學資源。”
學習的課程,在書本之外
疫情打破了安穩的日子,而抗疫的過程,卻也給我們豎起了鏡子、立起了榜樣、提供了試題、供給了學習資源……
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書”。“這段時間,正是之前一直忙于應試的師生們靜下心來‘讀’疫情、‘讀’社會、‘讀’自己的好時機。借助前人留下的那些直面災難和人生、直抵人心和人性的名著佳作,借此提升每個人對生活對生命對社會的觀察力和領悟力,把讀有字之書與讀無字之書結合起來,提高每個人的科學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楊小微表示。
延期開學背景下,如何將疫情中的世界萬象整合為孩子們學習的課程資源?如何讓孩子們在家也能像在學校一樣,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這是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思考的。
不打亂國家課程結構和內容,不完全依賴以講授為主的網上微課資源,不過長時間依靠電腦和手機學習,充分考慮隔空學習的特點,不增加孩子和家長的負擔,重慶謝家灣小學老師組成的“專題研究活動”項目組迅速成立,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專題,研發實施專題活動課程,驅動孩子們的學習。
讓我們來看看不同年級學生的主題探究問題:1-2年級的孩子們以“今年過年,為什么不能出門玩呢?”結合最直接的感受、體驗,在探究形成正確觀念、養成良好習慣、關愛重要他人、涵養社會責任。
3-4年級的孩子們圍繞“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為什么各省市、國家啟動一級響應?”思考當國家面臨突發重大事件,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應該怎么做?綜合分析不同的社會群體、各行業、各領域如何合作協同來共同打贏這場病毒戰役……在學習中去理解個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的骨血相連。
5-6年級的孩子們將以“世界衛生組織為何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專題開展研究,去學習平和客觀地理解中國與世界、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共融。
“從專題活動項目組到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科學、道德與法治各學科組,從年級組到各班主任,研究還在一步一步深化、細化……不一樣的‘停課不停學’將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啟發,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收獲。”劉希婭說。
“對于同樣的事情,許多不同的描述、不同的觀點,讓我們感受到審慎判斷的重要,也給我們機會運用這些素材學習判斷:考察證據,考察邏輯,考察視角和立場,考察蘊含的情緒情感、立意、境界,由此得出盡可能有根有據的判斷,也學著盡可能有根有據、合情合理地說話、做事,并不斷提升立意和境界。”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授鞠玉翠認為,這場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大事件,給每個人出了考題,而且是真實情境題。每個人都要做出自己的答卷,并在這一過程中展現自己的綜合素養與關鍵能力。越能夠有意識地把這考試也當作教育過程,不斷檢視自身的長短優劣,進而揚長補短,我們越能夠在抗疫的過程中學會健康成長。
居家學習,家校共通、共識、共育
無疑,當下,師生關系、親子關系都遭遇到了時空離散的現代性困境。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基于這一時代命題,給師生關系、親子關系的交往創造更多的時空。”北京中學教師余國志認為,學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把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時間交給學生,把“控”變為“推”,把“教”變為“學”,把“管”變為“伴”。
“居家成長”“停課不停學”是學生成長剛需。
“一個轉變的契機也擺在面前。這就是我們一直呼吁而舉步維艱的、費勁推動而寸步難行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不管呼喚了多少年——要轉變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主,課堂教學的重心要轉變到關注學生的學上來。”北京市特級教師、朝陽區教研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何郁說,這就倒逼著教師想一想,學生在沒有人監管下,該如何有效自學?
何郁建議:“首先,幫助學生擬定好學習目標。做任何事情,都應明確目標,學習也是如此。安排了1課時,不能僅僅丟給學生一堆學習任務或一堆學習內容,還必須告訴學生,這1課時我們要達成什么目標,要訓練什么能力,這就是學習目標。其次,重點應放在學法指導的研究和錘煉上。因為是居家自學,這次疫情下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提升自學品質和訓練自學能力,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做學法指導,一要具有可操作性,二要有針對性,它明確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學生居家自學時,完全不需要老師指導也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要做好學習清單與自測自評設計。”
“停課不停學的倡導和行為,要立足于密切家校聯系,共創育人環境,而不是單純為了課程學習。”上海大學教授譚旭東說,學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與學習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學生,這是需要倡導的。比如,這一次就是鍛煉和培養自己自學能力的好機會。作為家長的他很滿意自己孩子的居家學習。“當然,我們一直比較注重書香環境的營造,也會經常和孩子討論名著,包括一些生活熱點,如這次災疫。”
美家美食、動感時刻、創意空間……非常時期,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的“非常課堂”成了不可多得的親子時光。看過“面粉面粉動起來”視頻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操作起來,拉上爸爸媽媽參加比拼;用洗潔精配上啤酒,孩子成為能幫媽媽做家務的小暖男了。家庭生活小能手、鍛煉健身小達人、創意無限小天才,非常課程成為學生成長的營養菜單。
“現在,也是我們的成長期。‘停課不停學’不是急于在網課教學中掌握多少學科新知識,也不是急于借機“彎道超車”。不管是父母,抑或教育工作者,還是教育部門,都應該抓住教育的契機,全方位合力提升教育質量。”余國志說。
此時,河南省教育廳廳長在新聞發布會上動情的一番話在網絡上流傳:“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每一位同學必須真正地做到風雨同舟、攜手共進。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在教學條件變化、交流空間變化中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進一步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斗精神和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真正與祖國一起成長,在災難和不幸面前,讓災難見證我們堅定成長的足跡,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