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清華體育精神科學健身戰勝疫情
http://www.wandqa.cn2020年03月23日 09:49教育裝備網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為保障學生健康安全,清華大學制定了“延期返校、正常教學、發揮優勢、保質保量”的教學指導方針。體育課也改為線上教學,教學目標作了相應調整: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理解清華重視體育的傳統;在教師指導下,不依賴場地和器材、有針對性地堅持課外鍛煉,調節情緒,保持身心健康。
鍛煉身體、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身體、精神和人格塑造層面至少有十大好處: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減肥塑體、提高機體免疫力是身體層面的好處,調節情緒、緩解疲勞、提高效率、促進睡眠是精神層面的作用,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是人格塑造的良好途徑。
施一公院士常年堅持跑步,他說:“運動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在工作的時候精力旺盛。有的人覺得運動會占用時間,殊不知運動占用的一小時,可以讓每天工作效率提高20%至30%,讓你感到精力充沛。”
在特殊時期,該如何科學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呢?
所謂科學健身,主要體現在因人而宜、持之以恒、運動量適中幾個方面,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健身方式,最適合、最有效的就是最科學的。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全民健身指南》中指出,制定體育健身活動方案,主要考慮活動方式、活動強度和活動時間等幾個關鍵要素。科學健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選擇合適的健身方法。《全民健身指南》將活動項目分為有氧運動、力量練習、球類運動、中國傳統運動方式和牽拉練習五種。這五種練習方式各有好處,總體來說,有氧運動和力量練習是基礎,球類運動可提高興趣,中國傳統運動側重修身養性,牽拉練習作為放松調節也必不可少。
疫情防控期間,室外跑步、借助器械的力量練習和球類運動受條件限制都無法開展,因此可選擇室內徒手或自制器械的力量練習,采取間歇訓練的方法,以達到有氧運動或力量練習的效果。
練習時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練習方法不宜多,關鍵在于堅持不懈;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的練習方式。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體育微信公眾號從2月3日到16日連續發了8期2020年春季學期體育教學系列推送,包括間歇訓練、清華特色健身操、身體素質練習男生篇、身體素質練習女生篇,學生從中選擇有針對性的練習方式即可。
合理控制運動強度。健身時控制好運動強度,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不好則會出現兩方面問題:運動強度過大,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而運動強度不足,不僅達不到健身效果,還可能造成運動器官的無謂磨損。
控制合適的練習頻率。健身并不是運動時間越長、運動頻率越高越好。《全民健身指南》建議:有體育健身習慣的人每周應運動3-7次,每天應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20-25分鐘的大強度運動。對大學生來說,基本要求為每周鍛煉3次或以上,每次鍛煉持續30分鐘或以上,可以把每天的運動分割成幾個部分,但每次運動時間至少要持續10分鐘。
居家健身牢記安全第一。疫情期間居家健身,更要注意安全。要因地制宜,根據室內空間選擇合適練習;要循序漸進,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練習前后都要做些拉伸,做準備活動,把關節活動開并及時放松。
此外,還要防止出現傷病或疲勞,一旦出現不適情況應減少鍛煉負荷或暫時中止鍛煉,以消除疲勞。同時,飲食合理搭配也很重要,體重的變化與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量有關,運動可以增加消耗(分解代謝),但如果攝入(合成代謝)更多,體重還是會增加的。
(作者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