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教育廳印發《2020年遼寧省學生資助工作要點》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0日 14:16教育裝備網
今年,我省將扎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各項學生資助工作,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繼續完善高中階段教育國家助學金和免除學費資助政策……日前,省教育廳印發《2020年遼寧省學生資助工作要點》。
2020年,遼寧省學生資助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學生資助工作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扎實推動各項學生資助政策的全面實施,不斷加強規范管理,提升學生資助工作精準化水平,全面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具體包括:
扎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各項學生資助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周密方案,落實疫情防控相關職責,細致做好學生資助各項工作。認真落實《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精神,對受到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予以資助。
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
落實《遼寧省教育廳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加強同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和信息溝通,利用大數據分析、實地走訪等方式,把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學生作為"困中之困",確保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獲得相應資助。
加大學前教育資助政策落實力度。
按照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的意見》要求,全面落實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力爭達到或基本達到省文件規定的資助比例。各地要做好受助在園兒童信息動態管理工作,對家庭經濟困難在園兒童要按月、足額發放入園資助金,使學前教育資助政策惠及更多家庭經濟困難家庭幼兒。
繼續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資助政策。
做到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費及時、足額發放,具備條件的學校原則上實現"以卡發放";加大對擠占克扣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的監管、排查力度,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戰成果。
繼續完善高中階段教育國家助學金和免除學費資助政策。
鼓勵有條件的市分檔發放國家助學金,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按月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組織做好中職國家獎學金的評審和上報工作。
繼續做好高等教育階段學生資助各項工作。
做好高等學校研究生、本專科生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審工作,做到線上申請,線下集中審核,確保評審過程"公開、公平、公正";落實高職擴招后的相關資助政策;協助有關部門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國家獎助學金評審投訴舉報受理工作,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加強國家助學貸款工作。
指導和督促各市、縣按照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指引的有關要求,繼續做好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辦理工作,做到"應貸盡貸";推動制定國家助學貸款還款救助辦法,完善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政策。
大力推進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全面應用。
落實好資助各子系統數據填報的時間和責任,把2020年作為”學生資助數據質量提升年”,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以資助信息(含學校數量、資助項目、資助金額等) 100%填報為目標,強力推進各市、各學校學生資助信息系統全面應用,加快提升學生資助系統數據質量,組織開展學生資助信息各子系統應用的線上與線下培訓。
加強資助育人工作。
全面推進各校形成全員參與、各部門配合、各教育環節統籌協調的資助育人機制,對受助學生身心發展、道德品質培養、學業幫扶、就業指導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做好高等學校寒暑假期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訪活動,促進各地各校開展學生資助志愿服務。
加強資助資金管理。
對各地各學校執行《遼寧省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的情況開展督導檢查,推動各地各學校完善學生資助監督檢查機制;推動解決民辦普通高校學費收入計提資助資金比例過低的問題;對各教育階段的資助資金預算分配,采取參照上一年度預算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差異化分配,杜絕預算資金分配"一刀切"現象,重點解決資助金安排不足額、資金撥付不及時、資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廣泛開展學生資助宣傳工作。
繼續印發致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兩封信,暑假期間開通高校資助熱線電話,發布《2019年遼寧省學生資助發展報告》,指導各地各校加強防詐騙警示等教育,做好學生資助輿情應對與應急處置工作,積極穩妥應對突發事件。
開展調查研究。
深入各類學校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掌握不同地區、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受助需求和學生資助政策的落實情況;鼓勵各地各校開展學生資助理論與實踐研究,開展精準資助、資助育人、規范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高學生資助專業化水平。
推動加強學生資助機構與隊伍建設。
推動各地各校加強學生資助機構與隊伍建設,確保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經費、辦公場所等方面適應和滿足學生資助工作需要;各地要穩定資助隊伍,不能因為機構改革而削弱或影響學生資助工作的正常開展;組織開展分學段、多形式的學生資助業務培訓,推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推動各地各校加強學生資助標準化建設,提升學生資助規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