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銜接期如何開展體育教學
http://www.wandqa.cn2020年06月10日 09:28教育裝備網
“居家了好久,第一節體育課我們先練練眼神兒。”6月1日,北京市豐臺一小操場上,六年級學生一臂間隔站好后,摘掉口罩,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鍛煉眼睛。
各地中小學陸續復學,學校操場重新熱鬧起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仍處在恢復期的體育教學該怎么保證質量?怎樣優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恢復和增強體質?如何以這一階段為契機,補上健康教育的短板?
負荷適宜,做好銜接
復學第一節體育課上,重慶人和街小學體育教師胡甘霖注意到,學生長胖了,體能也有所下降,“明顯看出,很多學生疫情期間沒有養成運動習慣,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心理調適能力都比較弱”。
“幾個月的居家學習讓學生們的身體條件發生了變化,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心理健康水平等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也拉大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毛振明說,如何針對這些新問題開展教學,既滿足防疫要求,又保證體育課的質量,成為復課后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
在毛振明看來,從居家鍛煉回歸到體育課堂,應注意做好銜接,迅速、全面增強學生體質,為正常的體育教學打好基礎。為此,北京市學校體育聯合會專家團隊推出了系列銜接課程。作為主創之一,毛振明介紹,課程的初衷就是幫助體育教師在特殊條件下保證基本的體育教學質量,有針對性地恢復學生的視力、體形體態、體能、柔韌性和運動表現。
“很多學生上網課的時候并沒有真正參與體育活動,復學后要控制運動強度,讓學生慢慢過渡。”深圳市鹽田區體育教研員劉永利建議,為盡量避免接觸更多的器材,產生交叉感染,可以選擇趣味性的游戲和體能練習內容,恢復和提高學生體能。
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優化體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多安排非身體接觸性的體能練習和以發展心肺功能為主的單人項目,如跳繩、踢毽、慢跑、武術、健身操等,并根據學生體能的恢復情況循序漸進提高學習強度和難度。”
毛振明建議,這一階段,體育課要注重循序漸進,以力量為先、操術為主。“這個階段要多做一些絕對性力量的運動,不太應該以耐力為先,例如可以做不需要很大空間的原地俯臥撐、肩肘倒立等。而體操、武術不產生交叉,運動負荷適中,有氧為主,又可以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可以作為這段時間主要的教學內容。”
線上體育教學的經驗也得以延續。復課后,重慶人和街小學開啟了新一輪線上體育“云”擂臺挑戰,繼續以線上反饋、布置家庭體育作業等方式,促進家校聯動。
采訪中,多位專家提到了要鞏固居家鍛煉成效,引導居家鍛煉常態化。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表示,由于條件限制,學生在學校可能沒有進行充分的體育運動。因此,放學回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布置必要的家庭體育作業。要聯合家長,指導家長,合理制訂“鍛煉+營養”計劃,監督學生完成居家體育鍛煉任務,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促進體育與健康教育深度結合
疫情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少學校都以此為契機,教給孩子們傳染病預防的知識和技能。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要通過此次疫情進一步認識和加強健康教育。
“傳授健康知識、教會健康技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該負責人建議,復課后,健康知識的傳授要以傳染病的傳播和防控知識、體育鍛煉與提高身體免疫力的相關理論知識為重點,健康技能的教學要以學會規范洗手、學會正確佩戴口罩、學會測量體溫等技能為重點,加強在體育課中對學生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同時,進一步做好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引導學生掌握健康知識,樹立健康意識,學會健康技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在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芳麗看來,偶然為之的應急性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但遠遠不夠。“應形成開展學校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讓健康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劉芳麗說,隨著人們對健康認識的加深,體育教育已經超越了僅僅注重鼓勵年輕人積極從事體育鍛煉,而成為鼓勵年輕人通過體育鍛煉,同時發展智力、身體、情感和社會資源,提升健康素養,為個人的健康行為負責。
“對缺少健康教育背景的體育教師來說,應該加強學習,深入研究,在‘術’的層面上下功夫。”劉芳麗說,目前,體育與健康教育融合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融合教學、結合教學、并行教學,例如,涉及營養、近視預防、情緒調節等知識和技能,可以找到健康教育內容與體育教學的交叉點,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