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疫情危機為開展課程思政契機
http://www.wandqa.cn2020年06月10日 09:38教育裝備網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竇賢康
武漢大學堅持立德樹人,積極推進學生思政、教師思政、課程思政、學科思政和環境思政“五個思政”建設,引導師生堅定責任使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武漢大學雖身處疫情中心,但始終將育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打好打贏全員育人這場特殊戰役。
抗疫與育人“兩手抓”,打造課程思政“價值鏈”。在這一次前所未有的抗疫行動中,全校師生凝心聚力、同心協力,艱苦奮斗、共克時艱。抗疫是最好的教材,教師是最好的榜樣。廣大教師把職責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創新性地構建各種疫情思政課堂、疫情人文課堂、醫學生疫情實戰課堂等,錄制疫情防控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微課,多學科多角度開展疫情教學思考和專項研究,用言傳更用身教,告訴學生如何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用勇氣突破疫霾,用信念激勵前行。比如,以年逾八旬的感染科教授桂希恩為代表的臨床學院教師們,白天奮戰在抗疫最前線,晚上錄播教學視頻,用實際行動為學生詮釋“珍愛生命、大醫精誠”的救死扶傷精神。醫院、社區、鄉村等抗疫一線,微信、快手、騰訊會議等線上課程,處處都成為學生的人生課堂。
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融合”,構筑課程思政“強磁場”。“測繪學概論”是武漢大學一門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測繪專業基礎課,由寧津生、李德仁、陳俊勇、劉經南、張祖勛、龔健雅6位院士共同講授,被學生們稱為“最奢侈基礎課”。23年來,他們堅守初心值守講臺,聯袂授課從不間斷,用魅力課堂吸引學生、大師風范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激勵學生,成為武漢大學的教學典范與亮麗風景。愛國勵志的現身說法、生動鮮活的案例故事、“好玩”“熱鬧”的授課“絕活”,讓學生“聽課就像追劇,聽完一節想聽下節”,選課和旁聽的學生已擴大到校外,而且堂堂爆滿。正因為有了院士們鍛造的課程思政大課,使“院士課堂”從開課最初為了留住轉專業的學生,到如今聽課的學生都愛上了測繪專業,每年還有其他專業學生主動申請轉入。數十年來,院士們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測繪專業名師講基礎課的傳統從未中斷,熏陶、培育著一代代測繪學子刻苦學習、奮發有為。目前,測繪專業已培養出9位院士,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測繪人才方陣,學科實力位居世界前列。
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強合作”,構建課程思政“大格局”。充分發揮校院兩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跨學科教師社群“青年教師教學聯誼會”等作用,以教學名師講壇、青年教師圓桌談、十八棟讀書會等為載體,邀請院士、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學生一起,開展集體備課、聯合備課,推動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積極探索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慕課“從人工智能看意識的本質”,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計算機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師生共同參與,從多學科角度暢談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思考。思政融課“馬上見”,以“互聯網+跨學科+思政”為獨特定位,打通院內外、校內外、課內外的各類資源,推出《家:港灣、消逝、呵護》節目,邀請南極科考人員和思政課教師一起,從自我之小家延伸到國家、自然之大家,闡明“家國是華夏兒女的精神原鄉”。目前,“馬上見”已經在青年學生和社會公眾中口碑傳播,在“學習強國”上積累了一批固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