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国产一区二区欧美丝袜-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wandqa.cn/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首頁>教育資訊 > 商訊>正文

【強國教育叢談】數字時代大規模“因材施教”實施路徑探析

http://www.wandqa.cn2020年12月17日 14:48教育裝備網

  摘要:“因材施教”是中西方教育中重要教學方法和原則,也是我國培育賢才,振興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對“因材施教”的邏輯內涵、中西方比較以及歷史演進進行了闡釋,并對數字時代大規模“因材施教”進行實證考察,提出應通過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智慧測評形成學習閉環以提高“因材施教”的效率。

  關鍵詞: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學情分析;智慧測評

  作者簡介:李曄,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

  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的根本途徑。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取決于社會主義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先賢們為延續中華文脈、培育國家棟梁一直思索并實踐“學有所教”“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教授諸生。《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七十二弟子都是孔子思想和學說的實踐者、儒學的傳播者。孔子教授諸生采用的教育教學原則就是他倡導的“因材施教”,在其之后又被后世教育家繼承并發展。歷經千年,“因材施教”依然歷久彌新,被教育工作者奉為圭臬就是因為它符合教育的一般原則和普遍規律。

  馬克·奧勒留在《沉思錄》中感嘆“運動和變化在不斷地更新著世界,就像不間斷的時間總在更新無窮無盡的歲月的持續一樣。”作為工業時代產物的傳統教育方式已難以適應數字時代的教育要求。數字時代的現代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培育和發展。當前,我們的社會正面臨經濟、社會和技術的巨變。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人力資源的增量已難以滿足數字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基于大數據的教育科技工具箱讓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如何利用教育大數據、知識圖譜和數字化學情分析為受教育者提供精準的定制服務,即個性化學習目標、內容和策略等,構建個性化的智慧教育場景是值得探索和討論的。

  二、因材施教的邏輯內涵

  “因材施教”在我國歷經千年而不衰,充分說明它客觀反映了教育自身規律,是一種被系統化的教育實踐理性認知。它具體是指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自身稟賦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每個受教育者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個性化的培育,充分發揮個體長處,彌補其不足,最終使得每個受教育者都獲得最佳發展。

  哲學認識論的目的是科學合理的認識自然和社會。“因材施教”以人為對象,而人是組成社會的基本要素。因此,科學合理的認識社會的前提就是合理的識人。[1]從語義學來看,“因材施教”的“因”是指依據或者根據;“材”是指稟賦或者資質,“施”是指實施或者施加;“教”是指教育或者教誨。組合起來就是根據(受教育者的)稟賦和資質實施適合的教育。雖然“因材”和“施教”這兩個重合往復的過程主要由教育者來完成,但“因材施教”也是受教育者與教育者雙向認知的過程,教育者通過其教育主導地位去識“材”析“材”,而受教育者通過在教育中與教育者的互動和反饋幫助教育者根據“材”的變化實施適合的教育。孔子的“因材施教”完美反映了這一認識論的規律,對我國教育而言是創造性的貢獻。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論的理論基礎。這實質也是“因材施教”的終極目標。馬克思主義教育論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指導下,研究教育的過程與規律,并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實踐進行總結歸納,直至揭示出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奧秘。正如莎士比亞所言“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育所施加的對象也是千人千面,一千人有一千種不同看法。稟賦、思維等方面的不同就決定了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教育者必須發現和識別發現受教育者的性情和思維習慣等,注意和區分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情況和認知能力,采用符合其個性特質的教育方式,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因此,說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好的教育就應該是通過“因材施教”喚醒受教育者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

  三、中西方“因材施教”的殊途同歸

  春秋時期,孔子開私人講學之風,開創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論語》中,孔子將人略分為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針對這三種類型,孔子施“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2]這是孔子對“因材施教”實施原則的闡述。孔子施以不同的內容,還善于觀察和識別不同學生的特點,得出了諸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的結論,他在識“材”的基礎上對學生采取個性化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這一教育實踐的優勢被孔子發揮得淋漓盡致。《論語》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在《論語》中經常能看到孔子對于不同的人問孝、問政、問禮給予不同的答案。對于這個例子里的同問異答,孔子向公西華解釋道:冉有平日做事退縮,所以鼓勵其進取;子路勇于作為,所以要讓其有所退縮。雖然孔子的“因材施教”自然樸素,但卻開創了我國教育史的先河,為后世教育者所仿效。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提出“教亦多術矣”,即教育也是有多種方式的。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但由于環境和個人修養不同,而造成個體才能上的差異。他主張對教育對象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才者,有答財者,有私淑艾者”。[4]孟子認為,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種:有像及時雨潤澤化育的,有幫助養成品德的,有幫助發展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靠品德學問使人)私下受到教誨的。這五種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孟子的“因材施教”比孔子基于個體的方式更進一步,從施教個體到施教群體的分類,擴大了受教育者的基數,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福利。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知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們“努力成為有德行的人”,但人的稟賦和精力各異,因此,教育就應有針對性。為了有效地傳授知識,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蘇格拉底提出了蘇格拉底教學法,一直沿用至今。[5]亞里士多德認為達德成善者出于三端,即出生時的稟賦,日后的習慣以及內在理性。他提出并論證了教育與人的自然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并提出人從出生到21歲之間,按三個階段“因人施教”。[6]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的核心教學思想就是“因材施教”。他主張觀察并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教師應弄清每個學生的能力和天賦素質,善于觀察學生能力的差異,發現學生的天性特殊傾向。昆體良的“因材施教”包括兩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個性不同的學生;二是發現、發展個人的特長。[7]蘇聯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個別施教。他認為“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在思維類型上,有的學生長于邏輯思維,有的長于形象思維,思維速度上也有快有慢,這就要求教師個別地對待學生。他認為,“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藝在于發揮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績的喜悅。”[8]

  縱觀中西方教育智慧和思想的源流,中西方教育家的教育實踐都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中西方教育者都認同,要基于受教育者自身的客觀差異性,采用個性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實踐,還應充分體現對受教育者的尊重,并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對于“因材施教”,中西方教育實踐不謀而合、殊途同歸,這也充分證明了“因材施教”是極具理性價值的教育教學寶藏。

  四、“因材施教”在中國的歷史演進

  中國的“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孔子的“因材施教”表現為對學生的同問異答,基于不同的稟賦特點,提供差異化的教育方案,讓其學生均衡發展。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北宋教育家胡瑗為貫徹其明達體用的教育思想,開創了分齋教學制度(也稱蘇湖教法)。他根據其學生“有好尚經術者, 有好談兵者, 好文藝者, 好節義者”的不同特點,將學生按照其志趣分為經義和治事二齋,“使各以類群居講習”。[9]二齋教學方法內容不同,“治事, 則一人各治一事, 又兼攝一事, 如治民以安其生, 講武以御其寇, 堰水以利其田, 算歷以明數是也。”[10]學生可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喜歡選定自己修習的科目。胡瑗在集體教學前提下通過分齋分科進行“因材施教”比孔子個別教學條件下“因材施教”更進一步,更符合人才發展規律。

  南宋理學家朱熹總結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得出“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11]他主張“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年有五,……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12]他認為,應把握不同年齡段受教育者的心理發展規律,將教育分為小學與大學階段,根據不同年齡段教授適合的課程內容。這也是對“因材施教”的一種繼承與發展。

  明代大儒王陽明對“因材施教”進行了新的詮釋。在傳授知識之外,他更注重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施行教育,并使學生們形成各自獨立的思想與人格。他認為,“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歸于善。因人而施,質異也;同歸于善,性同也。夫教,以復其性而已。”[13]王陽明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這是對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另一種解讀。

  近代中國西學東漸,近代教育家雖倡導各種西方教育思想,但始終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因材施教”。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新教育應“深知兒童身心發達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如農學家之于植物焉,干則灌溉之,弱則支持之,畏寒則置之溫室,需食則資以肥料,好光則復以有色之玻璃。”[14],反對舊式教育不顧學生本性,規行矩步的刻板教育方式。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用松樹和牡丹的形象比喻,肯定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價值。對于“因材施教”,他在文中說:“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15]陶先生身體力行,在他創辦的育才學校設立了音樂、戲劇、文學、繪畫等六組,通過各種測驗將學生納入不同組別,因材施教。

  從古代到近代,從原始到理性,“因材施教”在中國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內涵不斷豐富和完善,從個體教學到集體教學,從知識傳授到性格培養。在歷史長河中,一代代教育者接續探索,不斷提煉總結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原則與一般規律,并為“因材施教”的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支持和依據。

  五、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實證考察與實施路徑

  以數字化、信息化為核心的第四次革命正以前所未有態勢改變全球教育產業。如何使優質教育資源“飛進尋常百姓家”,培養出面向未來的創新之才是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和探索的。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加強數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僅會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形式的重大變化,還會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等產生深刻影響。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要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優質教育所關心的個性化。[16]201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從宏觀視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內容。[17]

  七十年篳路藍縷,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但在我國教育實踐中仍存在制約因素和短板。比如教學內容刻板,填鴨式教育,壓抑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不利于技能培養;教學方式因循守舊,無法刺激學生學習興趣;集體教學過分強調優差生源的均衡搭配,平均主義抑制了優生獲得優教的機會,差生又得不到補習的機會。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中有一段描寫郭靖幼時學武的故事。郭靖幼時跟六位師傅輪流學武,但進步緩慢,師傅們篤定他資質太差,不適合練武。后來,馬鈺道長暗中相助,郭靖豁然領悟,武功大進,終成一代大俠。馬鈺道長對郭靖學武的點評“教而不得其法,學而不得其道”也切中了當前教育實踐的一些弊端。在集體教學環境中,教師難以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差異化需求,也無法解決每個學生千差萬別的疑問。通過大數據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內課外表現,發現學生存在的個性化問題,通過定制化的教育策略,實施個性化特殊教學,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和優勢。

  (一)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實證考察

  在“因材施教”思想的指導下,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們對大數據時代的“因材施教”進行過很多探索,若做一個大致的區分,可以劃分為三個探索階段:一是被動地對受教育者的考試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的初級階段;二是發展在線作業主動采集受教育者的個性化學習數據進行分析的在線階段;三是配合及教學和受教育者的習慣,動態采集受教育者的個性化學習數據進行分析的混合階段。

  初級階段在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探索與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開拓意義。代表性的產品有中南傳媒的A佳智慧聯考測評服務等。考試數據采集與個性化學情分析的出現表明了利用大數據進行“因材施教”的社會需求以及實現路徑的可行性。但這一模式由于考試的局限性,存在個性化數據不充足、分析結果精準度不佳等缺陷。

  在線階段是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探索與發展過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它首次將數據的被動收集行為變成了主動采集行為。代表產品有一起作業、猿題庫等。在線作業的出現拓展了利用大數據進行“因材施教”的實施途徑,但由于解決不了改變教學習慣,無法在鄉鎮大范圍推廣、兼顧地區差異,無法規避受教育者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的問題等,導致接受度不高。

  混合階段是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探索與發展至今尋找到的一個平衡點。在現階段是最具有實操性的大數據“因材施教”模式。代表產品有江西智慧作業、魔題庫等。配合教學和受教育者的習慣主要是指在采集行為數據時不改變原有教學習慣,不增加教學工作量,不改變原有使用的紙質教輔和書面作業等,基于原有的教學和學習過程動態采集個性化信息,既保證了個性化學習數據的豐富程度,以達到精準數據分析與構建模型的目的,又兼顧了地區差異和教學習慣差異,同時解決了學校和家長對受教育者使用電子設備的擔憂。是目前兼顧了管理和學習、且利于推廣的大規模“因材施教”實施途徑。

  (二)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實施路徑

  數字時代如何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如何使“因材施教”符合現代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我們既應借鑒歷史又應超越歷史,既要面對現實又要超越現實。通過教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立完整的大規模個性化學習路徑是實現大規模 “因材施教”的必然。大規模個性化學習路徑可以細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學習行為數據的收集;二是數據分析和構建模型;三是智慧測評提升個性化學習效果。通過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最終實現教育大數據基礎上的個性化學習閉環。

  1. 學習行為數據收集

  教育大數據驅動下的大規模“因材施教”需要以海量的學習行為數據收集為前提。這就包括涉及行為與動作的活動大數據、成績與獎勵的課程大數據、交往與表現的成長大數據。目前市面上有多種利用在線作業收集學習行為數據的模式,但由于未能貼近傳統教學方式,未能兼顧地區差異和教學習慣差異,未能解決學校和家長對受教育者使用電子設備的擔憂等問題,而未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大規模“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的個性,即個體的特殊性。在集體教學環境中,教育者很難通過主觀觀察準確判定受教育者的個性,而教育大數據就能解決科學“識材”這一難題。受教育者的個性可以細分為個體傾向性、心理特征與性格特征。個體傾向性是指受教育者的興趣、愛好、動機;心理特征是指受教育者的思維與能力;性格特征是指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8]通過對教育大數據的挖掘,教育者可以精準了解受教育者的個體傾向性、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進而使為受教育者提供適合的學習指導成為可能。

  2. 學情分析與構建模型

  學情分析主要是對獲取的受教育者教育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并優化學習的活動。通過將受教育者個人信息、性格特征和學習習慣等進行“數字畫像”,并利用數據分析和算法為受教育者提供適合的學習目標和預測最優的學習路徑。但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的各類大數據學習產品中,考試本身數據不足,而在線作業由于前文敘述的種種限制,使用頻率太低,也達不到數據要求,以至于大數據分析技術雖然成熟,卻沒有足夠的數據完成精準的數據分析。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構建適合受教育者個性的數據模型,得到受教育者存在問題的反饋之后,對受教育者的學習行為進行適當的干預與修正。利用學情分析技術和數據模型可以形成受教育者的“數字畫像”,并形成可視化數據報告,通過語音分析、情緒識別和知識圖譜等數據的分析結果可以進一步挖掘受教育者感興趣與適合的教育資源,為受教育者未來發展提供科學支持。[19]

  3. 智慧測評提升個性化學習效果

  客觀準確的智慧測評是大規模“因材施教”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在做智慧測評時,個性化學習數據越充實,智慧測評的結果就越客觀、準確,對受教育者的學習行為越具有指導性,越能達到提升個性化學習效果的目的。而一般學習過程中,受教育者的日常作業是頻次最高、數據最全面、最細致的。智慧測評模型主要采用大數據多維度行為評價,宏觀上,它針對受教育者的學習基礎能力、學習思維方式和心理因素等方面進行多維度評估,幫助受教育者發掘個性化學習路徑;微觀上,它采用能力導向的過程性評價,總結受教育者的階段性學習成果與進度,參照測評結果,受教育者可以查漏補缺。

  經合組織(OECD)在其教育公平報告中提出公平和覆蓋。所謂公平就是要保證性別、社會經濟地位和種族等個人和社會因素不妨礙人達到其能力所允許的教育高度;所謂覆蓋就是保證所有的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標準的教育。[20]這也是我們實現“因材施教”教育理想的初衷。未來的教育必定是以人為本,并在公平均衡的基礎上追求人的個性化發展。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因材施教”,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注釋:

  [1]張如珍.“因材施教” 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化[J].《教育研究》1997(9):73-76.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69.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133.

  [4]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296.

  [5]趙祥麟.《外國教育家評傳第1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52.

  [6]單中惠,楊漢麟.《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25.

  [7]單中惠,楊漢麟.《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35.

  [8]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4:5.

  [9]劉彩紅. 從古代因材施教看當今大學生教育培養[J]. 《山東青年》, 2019(9):66-69.

  [10]黃書光. 明體用之學立師道之魂—重審胡瑗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J].《現代大學教育》2018(6):42-46.

  [11]趙旭祥. 管窺孔子教育思想對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價值[J].《學周刊》2016(27):96-97.

  [12]李光琳. “因材施教”在我國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化[J]. 《江西社會科學》2001(3):167-168.

  [1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序記說雜章》[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10.

  [14]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48.

  [15]陳波.《陶行知教育文選》[M].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4:412.

  [16]余勝泉,王阿習.“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1-9.

  [17]顧明遠,滕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實現[J].《比較教育研究》2019(5):3-9.

  [18]劉和海,戴濛濛.“互聯網+”時代個性化學習實踐路徑:從“因材施教”走向“可因材施教”[J].中國電化教育 2019(7):50.

  [19]閻琦.教師的人文態度—再談教師的人文素養[J].信息與電腦2017(13):130-132.

  [20]OECD. Field, S., M. Kuzera,B. Pont, No More Failures: Ten Steps to Equity in Education. http://www.oecd.org/education/school/nomorefailurestenstepstoequityineducation.htm (last visited 2020/10/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一帶一路”國際教育裝備創新 發展大會暨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高清|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男人的天堂欧美| 三级黄色毛片视频| 久久综合婷婷| 萌白酱国产一区| 国产男人天堂|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免费视频| 99午夜高清在线视频在观看|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自拍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91精品宅男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三级| 亚洲精品久久一区二区无卡| 美女被强行扒开双腿激情视频| 久草资源福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91精品在线国产| 欧美成人ass| 国产在线日韩| 91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98| 欧美一级香蕉毛片| 欧美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 日本亚洲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色青五月天| 国产精品欧美视频另类专区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五月久久亚洲七七综合中文网|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美女视频黄色免费|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欧美大片一级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