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大開啟智慧書法新階段,華文眾合共謀傳統書法新發展
http://www.wandqa.cn2021年01月21日 13:35教育裝備網
師范院校的書法教學既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又是文化傳承的需要,具有別的藝術不可替代的文化意義。高等師范院校開設書法課在文化傳承、德育教育、提升審美、錘煉意志、國家政策、基礎教育等層面都有重要的意義。破解書法教學難題,增強書法技能,共同謀劃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師范生的成長,引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是西北師范大學一直以來都在潛心鉆研的課題。
西北師范大學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校徽和北京師范大學同根同源,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知術欲圓 行旨須直】是西北師范大學的校訓,出自曾任國立西北師范學院院長的中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黎錦熙先生1947年為《國立西北師院畢業同學錄》的題詞:“知術欲圓,行旨須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西北師范大學有著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學術氣氛,展現著歷史積淀和文化追求;有著愛國進步,誠信質樸,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展現了西北師范大學承載的文化內涵。西北師范大學秉承著知術欲圓,行旨須直的校訓精神,致力于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和引領教育發展的優秀教師。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西北師范大學入選。作為歷史底蘊濃厚的師范類名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光榮使命落在西北師范大學的肩上,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高校公共藝術和公共體育課程體系。面向全校學生,成立規模和形式靈活多樣的傳承項目興趣社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傳承項目的推介和傳播,推進校園文化創新建設。
西北師范大學重視中國傳統書法文化這一傳承項目,多次舉辦書法相關的活動與會談,2020年11月1日,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舉行“三筆字”書法比賽,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三項比賽同時進行,激發同學們對書法的熱愛。
2020年11月9日,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中共甘肅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長連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樓建軍,中央電視臺編導王淳晨,甘肅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青山,中國書法協會原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改琴,甘肅畫院原院長、省文史館館員馬國俊等一行到西北師大調研“書法藝術進校園”暨“高校書法專業學科建設”情況,交流學校書法專業學科的建設情況,分享教師在教學、科研和創作上的心得和成果,共同探討書法專業在師范教育中對民族文化傳承培根鑄魂的價值和意義。
書法是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幾千年來,人們創造了風格迥異的眾多書體,發展了豐富多彩的書藝和博大精深的書法理論,使書法變成了一門獨具特色的藝術。優秀書家們遺留下來的浩如煙海的墨跡石碑,成了祖國文化的寶貴財富。書法是需要我們弘揚和發展的優秀傳統文化。
2020年8月,華文眾合智慧書法教室在西北師范大學圓滿落成,華文眾合與西北師范大學“智慧”聯動,聚力提升中國傳統書法教育、共謀中國傳統書法傳承。
書法教育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很多人習慣于鍵盤而疏遠筆墨,華文眾合秉承弘揚中國傳統書法的初心,開創了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書法書寫能力,幫助學校解決書法教師短缺等難題的智慧書法教室。華文眾合歷經數代產品升級所研發的智慧書法教室,系統更加智能化,課程更加精細化,在科技與傳統良好融合的基礎之上,更大程度地緩解當下學校書法師資、課程體系缺乏以及學生對傳統書法缺少興趣等的教學難題。
素材來源:西北師范大學官網等網絡平臺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wandqa.cn/cp49382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