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商顯獻策|歐帝科技周雪松:既傳統 更未來,建設高質量教育裝備體系
http://www.wandqa.cn2021年03月26日 15:09教育裝備網
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建議從兼容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鼓勵運用高新科技、積極推動國產化、打造智慧校園整體方案四個方面建設中國高質量教育裝備體系。
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兼容并蓄
教育產業要從我國改革發展實踐中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學體系。
在建設高質量教育裝備體系方面,建議在教育科技化和設備創新的同時,保留傳統的教學習慣。作為一個教育大國,我國學校教學歷史源遠流長,有許多需要被傳承的優質教育文化,比如黑板板書教學等。實現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的結合,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兼容并蓄。
鼓勵高新技術在教育設備上運用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云計算等在教育場景的運用,最主要的是要改變教學方式,從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從單向傳授知識的方式轉變為雙向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可以憑借學習系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探索、解決、提升。
建議在教育場景中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構建產學研之間資源共享、智能靈活的教學環境,助力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的躍升。使教育設備成為教師和學生的有力助手,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設計科學的、合適的學習方案,有效緩解教師的教學負擔。
積極推動教育信息改革的國產化布局
多年來,國內的信息基礎設施中,IT底層標準、架構、生態等大部分由國外IT巨頭制定,存在諸多安全風險。因此,要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IT底層架構和標準,形成自有開放生態,即在核心芯片、基礎硬件、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服務器等領域實現國產化替代。信創產業乃至教育裝備國產化不僅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
建議積極研發并推動國產技術和設備在教育信息化的布局:利用國產CPU和操作系統作為服務器,終端采用海光、龍芯、兆芯等國產CPU計算機,通過云服務實現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集中共享,統一調度,靈活擴展,同時解決傳統PC辦公模式給客戶帶來的如辦公效率、運維管理、信息安全、資源利用率低等諸多問題。
建議相關機構主導制定中國自主的行業和產品標準;行業參與者積極采納國產自主標準;積極吸納國產品牌進入到各級政府的供應商品牌庫。
打造智慧校園整體方案
自2018年國家正式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至2020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都是國家政策在引導教育市場設備的發展。傳統學校的IT只是單純堆疊,教育資源、數據接入等各不相同,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優質資源無法共享,造成高成本硬件投入下的資源浪費。
在智慧校園的變革中,建議以教學大數據為基礎,有效整合校內教學資源、智力資源、個性化教育資源,實現區域教育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繼續推動智慧校園整體建設。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wandqa.cn/cp29180
責任編輯:吳美艷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