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成常態
http://www.wandqa.cn2021年03月31日 09:45教育裝備網
近日,一則“廈門新增25所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消息引發關注。從2018年至今,廈門已陸續開放88所學校場地供市民運動。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能有序落實嗎?進學校運動的市民多嗎?對此,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運動快捷方便讓多數學!氨铩
近日,一個周六的晚8點,記者來到廈門市集美區杏東小學。在該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入口,記者看到,顯示屏顯示校園內正在運動的人數為75人,而限制的人數也是75人。幾名年輕人正在門口等待,希望有人結束運動后,他們能遞補進場運動。
運動場燈火通明。6個籃球場被占得滿滿當當,自由組隊的居民在熱火朝天地打半場比賽。還有一些居民在足球場跑步、踢球、遛娃。春日的廈門之夜,海風拂面,空氣溫潤,人們在運動中散去一天勞作的疲勞,享受親子的美好時光,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周一到周日,只要天氣好,每天晚上都是滿員!毙訓|小學保安黃水明告訴記者。
記者現場查看“廈門i健身”微信小程序,數據顯示,已開放的88所學校中,大多數都顯示為“滿員”狀態,只有離市中心較遠的幾所學校運動人數為20人左右。
進學校運動,手續煩瑣嗎?記者在集美區曾營小學進行了體驗。學校運動場門口保安陳慶輝告訴記者,掃門口張貼的“廈門i健身”微信小程序二維碼,填寫完信息就可以進學校運動。
“只用注冊一次,下回所有開放的運動場都能進!标悜c輝告訴記者。
家住曾營小學附近的李老師在廈門理工學院工作,兒子小李是曾營小學四年級學生,父子倆都愛好踢足球!坝袝r間就會散步過來,陪孩子踢球!崩罾蠋熣f,以前只能開車帶孩子去理工學院運動,現在很方便,下樓走不遠就能過來踢球。
廈門市從2018年8月開始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首批共有14所試點學校。此后,廈門市每年新增一批學校開放體育場地設施。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底,全市共有30萬名市民注冊,居民進校運動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三年實踐逐一消除外界擔憂質疑
雖然廈門學校對市民開放運動設施已經常態化,但是網上對此事能否落實一直存在不少擔心和質疑,以安全保障、秩序維護等方面的問題為主。
廈門用近3年的實踐證明: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真的落實了。而網友們關于安全等問題的質疑,在廈門都有了“破解之道”。
哪些人可以申請入校鍛煉?廈門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對象,主要是學校周邊社區居民和社會團體組織。2019年,廈門市擴大了允許入校健身的對象范圍,由本地居民擴大到外地來廈的朋友,特別是開放臺胞證注冊通道,便于外地朋友和臺胞在廈健身。
如果在校園受傷了誰負責?都去找學校麻煩嗎?回答是不會。在廈門,進校門運動的市民一年要花10元或者是20元購買保險,受傷由保險公司負責相關理賠事宜。
場地使用產生的費用由誰承擔?2019年1月,廈門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市屬和區屬學校開放工作的日常管理經費分別由市、區財政負責保障落實;現運行的管理服務平臺的軟件升級改造費用納入市信息化專項經費,經營管理費用納入市體育局年度工作預算。
會不會被廣場舞大媽占領?不會,因為有規定,限制廣場舞等高噪聲項目入場。有人故意搞破壞怎么辦?廈門通過完善監控設施,分區隔離能保證安全。此外,曾營小學在運動場邊還設置了專用洗手間,市民在運動過程中,上洗手間很方便。記者實地體驗中注意到,里面衛生條件相當不錯,地面干凈整潔,空間沒有任何異味。
完善軟硬件設施提升服務水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市民認為:好事要辦好,須有智慧和擔當。
為了把好事辦好,廈門市教育局、體育局等部門最近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廈門市體育局副局長杜新飛介紹,今年新開放的學校將提升設施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在實名制、黑名單制、保險制等措施基礎上,繼續完善校園體育設施開放管理平臺,對網絡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擴展帶寬,提高網速,解決市民反映的通關速度慢問題;升級人臉識別系統,提高識別率,解決部分入場小朋友面部特征隨身體成長變化而導致的識別困難問題;同時,加強對客服和安保人員培訓,促進服務標準化。
廈門提出,到2022年,所有具備開放條件的公辦中小學校體育設施都要對外開放。那么,具體是指哪些條件呢?
對此,杜新飛進行了解釋。他說,除了體育設施符合國家標準之外,開放的體育場地設施需相對獨立于教學區,或通過改造可以實現與教學區物理隔離;配備有門禁系統、廁所、安保、保潔等基礎設備和人員;同時,有寄宿生或特殊教育的學校暫不對外開放。
到今年年底,廈門市預計新增廈門實驗小學、思明區松柏二小等25所學校對外開放,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具備開放條件的公辦中小學校全部對外開放。目前各學校正在進行相關軟硬件設施改造。
“下一步,我們還將推出一批廈門體育智慧健身房,要在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系統上進行融合整合。”廈門市體育局群體處副處長王玉良介紹,“同時也把我們廈門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這支隊伍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技術嫁接,實現運動場地和科學健身指導有機結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