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網絡空間重構教育新生態
http://www.wandqa.cn2021年04月08日 09:29教育裝備網
“我是周子棟,這個月獲得了年級的達標運動PK全能王,這是我通過穿戴設備記錄下的跳繩、仰臥起坐數據。”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桂花坪小學學生正在向記者展示他的人人通空間運動大數據。
周子棟所展示的人人通空間是面向長沙市中小學生的云平臺,是適用于多終端、隨時隨地可用的網絡空間,用以促進教育教學方式改變,推動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與創新。
早在2013年,長沙啟動《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全面部署和推動了“三通兩平臺”建設工作,著手大力推動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到2017年,全市中小學基本實現一人一空間,校校有空間,班班用空間。
作為教育部確立的全國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區之一,湖南省長沙市如何借助人人通空間實現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助力教育均衡發展?智慧教育專題報道今日聚焦湖南長沙。
綜合素質評價數據如何記錄?
——人人通賦能伴隨式采集與過程性評價
在長沙,綜合素質評價是與中招掛鉤的。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做到公平公正,是其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過去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實施存在整理難、記錄難、過程性評價難等諸多問題。”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說,“人人通空間的投入使用很好地解決了數據采集難、評價標準不熟悉、多元評價難等問題,實現了全市的互聯互通。”
學生登錄人人通空間進入主頁后可以看到,在成長記錄欄目,系統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求的寫實材料進行了分類明示,設置了學習計劃、讀書筆記、社會實踐、愛心服務等菜單,學生可以通過人人通空間及時上傳相關材料,常態化地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寫實記錄。
“學生們在他們的人人通空間上傳記錄,每學期會生成一個階段性評價。等到初三下學期,他們可以從中遴選材料提交,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證材料。”長沙市南雅中學校長王旭介紹。
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校長徐鐵剛說:“人人通平臺投入使用后,數據采集變方便了,也更能保證數據的客觀性。對照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數據也更具條理性。”
該校黨委書記向星介紹說,學校每周都會通過網站公布學生綜合素質的日常評價內容,用寫實記錄起到過程激勵的作用。
目前,長沙市中小學人人通云平臺已全面建成,全市學校、教師、學生空間開通率均達到了100%。長沙市教育局局長孫傳貴說:“依托人人通空間實時收集學生綜合實踐、體質健康、社會服務、活動開展等信息,并實現網上資料遴選和自評、互評,以過程性的數據收集和大數據的綜合分析,準確把握學生成長狀況、教師發展狀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大數據融通共享,確保了評價結果的公平公正和評價實施的可操作性,實現了評價的立體推進、多元整合、常態實施。”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何以實現?
——大數據下的個性化學生畫像
走進位于鬧市區的雨花區長塘里小學,校園里一片生機。綠茵場上的“三點半”課后服務已然開啟;學生們在閱覽室里刷臉借書;創客空間的機器人課程、3D打印課程、VR課程氣氛活躍……
而在這所學校,最活躍的還數它的人人通空間。
與中學不同,小學的綜合素質評價與升學沒有了直接關系。與升學脫鉤后的人人通空間中的過程性記錄意義又在哪里?
在五年級(1)班朱芷瑤同學的人人通空間里,我們看到了她練習毛筆字的前后對比照片。不難看到,這個孩子的書法水平提高了不少。
“對于小學的綜合素質評價而言,我們希望看見成長,看見發展,留下學生的成長痕跡。引導每位學生通過每學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發現自己的優勢,發揚長處,實現個性化成長。”長塘里小學校長肖陳慧說道。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綜合素質評價要發揮重要的引導功能,強化學生的主動發展。”雨花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位于長沙市芙蓉區的另一所小學——育英學校,所有教室都已升級為智慧教室,配備了智慧黑板、智慧課桌等設備,并建設了計算機房、直播錄播教室等信息化系統。該校校長周方苗說:“運用教與學過程中的大數據對行為進行記錄、分析和診斷,實現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及時、精準反饋,為實現個性化學習奠定了基礎。”
“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一批優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只是手段,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我們的初心使命,不能讓我們的學生成為‘小鎮刷題家’。”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校長聶庭芳說。該校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的校本化實施,設計了綜合素質評價的八大能力指標,形成了一套個性化的成長方案。
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憑經驗和主觀判斷,大數據將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精準、更科學的智能分析,形成全面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檔案。
如何建設“沒有圍墻的學校”?
——依托網絡學習空間構建虛擬班級、虛擬學校
突然爆發的水痘病情,讓南雅中學初一(1)班緊急停課。數學教師李崢在沒有學生的教室里上著課,而屏幕那頭,初一(1)班的同學們正在收看這堂由AI教室實時直播的數學課。
無需添加更繁復的設備,在這間AI教室里,教師的教學內容就會被錄下來,自動生成為教學視頻,存儲在該校人人通空間的資源庫中供學生在線收看。并可通過空間收集學生的作業,進行數據分析,根據學生學情進行個性化精準指導。
2017年,長沙市教育局依托人人通空間重點打造了“長沙市中小學生在線學習中心”,組織全市學科專家和骨干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和長沙當地的教材版本開發了豐富優質的本土課程資源,打造空中課堂,免費提供給全市中小學生周末學習、假期學習,滿足學生泛在學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依托空間匯聚的資源進行在線學習輔導,也可以在課后借助空間進行自主學習。
以芙蓉區為例,近年來,隨著網絡學習的發展,該區教育局建立了基于平板個性化教學的區域性教學資源庫,實現了區域所有學生學習資源的全覆蓋。“從2016年第一批網絡聯校開通以來,芙蓉區共計為農村教學點開展網絡授課720節次,受益學生達14000人次。”芙蓉區教育局副局長楊紅說。
該區的老牌名校育英學校有著3個名師工作室。利用直播錄播教室開展直播、共享校本課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讓學生享受到更多的優質課程。“本校教師在直播教室上課時,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可通過直播教室同步觀看,家長和教師則可通過直播鏈接在手機終端觀看。教師還可以將課堂錄制下來,上傳至空間進行資源共享。”周方苗介紹說。
隨著人人通空間在長沙中小學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學生正在享受信息化帶來的極大便利。在這座沒有“圍墻”的學校里,每一個老師、學生都有隨時“在場”的可能性。
當下時髦的“直播”也成了人人通共享區域資源的又一法寶。王旭談到,通過組織全市各學科優秀骨干教師,開展網絡直播教學服務,充分發揮了優質師資的輻射作用,讓每個學生享受同等優質的教學資源與服務。初三(9)班趙楷同學說:“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能根據學習狀況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很好地解決了上課時沒聽懂或者吃不飽的問題,專題公益課質量高、效果好。”
目前,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整合了包括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湘教云、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長沙市在線學習中心等資源,也引進了北京101網校、北京四中網校、貝殼網等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市同一平臺與空間建立網絡聯校協同大平臺,實現主分校“1+3”到“N+N”的轉變,建設主校112所,覆蓋農村偏遠學校、教學點352個,受益農村學生490520人次。
按照《長沙市智慧教育行動計劃2019-2022年》行動目標,到2022年要形成以智慧教育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全面提升區域教育智能化水平,培育新時代創新人才。
在孫傳貴看來,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問題涉及面廣、實施難度大,但長沙以網絡學習空間為紐帶,將在線學習、綜合實踐、體質健康、綜合素質評價、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校園安全、問卷調查等系統有效融合,實行單點登錄,實現數據匯聚,構建了智慧教育新生態。“我們力求形成政校行企共推的良好格局,全面優化教育基礎環境,以智慧教育推進來打通教育服務最后一公里。”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