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怎樣讓課堂更“智慧”
http://www.wandqa.cn2021年05月26日 09:29教育裝備網
【開欄的話】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是課堂。當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也在深刻地影響、改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智慧課堂也應運而生。為了更好地呈現專家學者對于智慧課堂的探索與反思,展現各地學校及教師的數字化教學實踐,促進教師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智慧教育”專刊從今天起推出“智慧課堂”欄目!
課堂是知識傳遞主渠道,是人才培養主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需求的時代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我國推進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的關鍵。面對新時代,把握我國課堂教學改革未來發展趨勢勢在必行。
技術賦能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智慧課堂是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戰略發展進程下的新生概念,它源起于我國課堂教學變革的內生性需要,乘勢于智慧教育時代發展浪潮,既蘊含專業研究者的課堂變革實踐理想,也有技術賦能課堂創新的期望。
回顧40年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我們走過了以抓雙基發展智力為目標的知識課堂教學研究、教育整體改革中的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關注生命價值和學習方式變革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到關注核心素養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堂越來越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與生命價值,面向學生應對動態、復雜、模糊和不確定性世界的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
在上述進程中,出現了諸多不同課堂理念實踐和課堂模式探索,如基于生命自覺的課堂,基于情境教育、生態觀、素質教育、教學文化的課堂,基于回歸生活、合作交往的課堂,個性化學習課堂等等,使課堂教學改革成為一場催化性、重構性鍛造過程,催生了課堂教學改革理論提升和實踐理性升華。也正是在這一進程中,有學者提出了“智慧的課堂”,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更要“轉知成識”“轉識成智”,也有學者提出了“智慧課堂”,強調課堂應當從知識走向智慧,所謂智慧課堂即為智慧的生成而教。
與此相對應,技術發展也越來越有效賦能課堂創新。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戰略,智慧城市的中國實踐使智慧概念在教育領域得到關注。智慧教育、智慧課堂日益出現在專業研究領域,智慧課堂研究開始走向系統化,逐漸覆蓋教學目的、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而平板類智能終端的課堂教學應用探索帶給一線實踐者可感知的智慧課堂。
當前,這類智慧課堂技術形態包括云計算和網絡技術、電子書包、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支持的課堂分析技術等。2018年,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背景下,推進信息技術成為教育內生性變量的實踐進程日益加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與實踐,進一步把課堂教學聚焦到學習者,而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適應用,使技術自身的顯性化特征從應用場景中逐漸消融,對智慧課堂的關注與價值張揚正回歸教育自身。
在40年中國課堂教學變革的基礎上,智慧課堂面向“創新、發展”主題,回歸課堂教學本質,聚焦學校教育創新視野下育人模式根本變革,依據學生核心素養要素建構課堂教學改革新框架,開啟課堂教學現代建構新進程,為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貢獻基礎動力。
智慧課堂蘊含哪些內涵特征
深入理解智慧課堂需要從時代轉型的角度分析,從把握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當下特征,需要從學生發展狀況和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現實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智慧課堂日益呈現八個方面的內涵特征。
第一,在育人目標確立上,順應教育規律,以建構主義、聯通主義等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核心,強調學科核心素養融入課堂教學,展現對學習者能力與素養的關注,關注學生生命自覺及內在精神生成。
第二,在教學內容把握上,推動學科及跨學科教學創新,注重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重視培養學習者問題解決能力,融合科學教育,培養計算思維、設計思維等新型思維形態。
第三,在教學進程結構生成上,調適教師中心角色,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合作、探究、自主等方式,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對話、溝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為新課堂觀特征指標,構建超級場域。
第四,在課堂教學生態生成上,將智能技術逐漸運用于課堂教學全部環節,技術不僅支持精準教學,還可進行有效的學情分析,更為學習活動提供多樣化支持,以有效學科性工具支持豐富、多元探究性學習活動設計,提升思維發展、促進學生參與、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
第五,在學習環境創設上,在傳統物理場域增設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設備,生成各類創新探究實驗環境,生成學習新生態,增強學習者學習感受力,促進技術深度融合,為無縫學習提供條件。
第六,在技術環境發展上,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打造學生中心的高效互動課堂,構建“云—邊—端”整體架構,創設網絡化、數據化、交互化、智能化學習環境,支持線上線下融合化、課內課外一體化、虛擬現實體驗化的全場景教學應用。
第七,在教學生態開放上,超越效率局限,將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參觀考察、研學旅行等有機結合。課程的不同,學習地點既可在教室,也可在社區、科技館、博物館和企業等,甚至在不同城市游學,以支持高質量深度學習需求。
第八,在評價方式創新上,在以人為本理念下,課堂教學更關注學生自我發展和成長性評價,突破單一量化考核方式轉變,增加綜合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增值評價,堅持由“一元”走向“多元”。
智慧課堂給課堂教學深層變革帶來新機遇
當前,互聯網教育深度發展,智慧課堂為課堂教學深層次變革提供了新機遇。
自2012年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發布以來,智慧課堂實踐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置身于我國課堂教學變革的歷史進程看,面向大規模常態課堂教學變革的實踐進程進展緩慢,課堂教學中“講授+討論”的教學模式依舊占主導,改革措施有效力度整體上停留在改良層級。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鐘啟泉指出,我國多年來教育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觀改革研究,幾乎很少涉及到底該用什么樣的機制來確保宏觀改革真正落實到學校實踐與課堂教學層面,名副其實的課堂研究往往被邊緣化了。
因此,推動智慧課堂發展具有課堂變革歷史責任和技術賦能探索雙重使命。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實踐導向,要正視教育環境因素帶來的諸多矛盾,如社會壓力下功利化教育導向和培養現代人發展目標的偏離,尋找解決學生學習負擔較重的有效途徑,駕馭智慧課堂“教育屬性”和“技術屬性”雙輪,加大智慧課堂相關技術產品、服務和工具的持續迭代優化,推動智慧教學系統常態化應用。
同時,迎接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的深度挑戰,教師要有發展意識、反思意識、效率意識和特色意識。理解現代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與數據素養,推動基于經驗的教師專業發展范型向基于實證、基于數據的專業發展范型轉變,為智慧課堂教學生態高階化發展提供專業階梯,推動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教學融合的不斷加強,智慧課堂支撐技術和資源將日益豐富,學科教學應用也會越來越深入,學校和教師仍將會面臨諸多新問題。期待廣大智慧課堂研究者與實踐者能持續深化研究,建構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共同體,共同推進智慧課堂愿景下的理想課堂,為學校發展創造活力,讓師生共同擁有輕松幸福的成長空間,為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