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四新”改革導向——《〈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http://www.wandqa.cn2021年08月20日 09:34教育裝備網
體育與健康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教學工作開展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為《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明確新目標
《指導綱要》共有5個部分17項具體內容: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改革內容、改革目標;主要任務是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過程、完善教學評價;組織保障涉及組織管理、課時保障、師資保障、場地器材幾方面;督導評價從加強對教育行政部門督導評估、強化學校落實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主體責任、注重教師實施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與結果、強調學生達成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效果幾方面開展;工作要求提出了確定試點、教改培訓兩個方面。
《指導綱要》開宗明義提出,“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指導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科學、規范、高質量地上好體育課,更好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其目標體現在“科學、規范、高質量地上好體育課”,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不難看出,聚焦點在四位一體目標上。
“享受樂趣”是指要經歷一個從激發興趣到形成志趣,再到享受樂趣層層深入的過程,不是簡單地在體育課上組織游戲就能享受到樂趣。若不形成常態化、系統化、層次化的競賽體系,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便很難提升,其持久性也無望顯現,目標也難以達成。
“增強體質”是我國學校體育30余年來一直努力想要達到的事情。《指導綱要》提出:“要加強‘勤練’,在基本運動技能的鍛煉中不斷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科學推進基本運動技能‘課課練’活動。”“要通過高質量組織課堂教學,課內外相關聯開展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校外體育鍛煉等,有效增強學生體質。”這些都是對增強體質提出的具體要求。
“健全人格”是立德樹人在體育學科中的具體體現,是要塑造更加完美的人,使人格更加完善的過程和目標要求。《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把握體育的‘育體、育智、育心’綜合育人的價值,通過全員參與的體育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塑造活潑開朗、與人為善、團結協助、遵守規則等良好品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人格健全。”
“錘煉意志”是自我完善提升的過程,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就是意志得到錘煉的過程。為此,《指導綱要》提出:“精心設計有一定強度、一定難度的運動技能學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等優良品質,要通過組織教學比賽和競技比賽,不斷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勇敢堅毅等堅強意志。”
設置新內容
內容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重要載體,《指導綱要》也在內容上做了新的調整和規定:“重點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其中,健康知識與基本運動技能作為體育課必修必學內容要在中小學廣泛開展,專項運動技能作為必修選學內容,中小學校結合實際有選擇地開展。”從要求中不難看出,一方面《指導綱要》強化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首次提出的教會學生三項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對各項內容實施的類型進行了規定,“健康知識與基本運動技能”為必修必學,“專項運動技能”為必修選學,這就為新時代新課堂教學在內容方面的改革明確了方向。
值得進一步明確的是,健康知識要貫穿所有學段。因為各學段的學生都要明確與之對應的相關健康知識,才能通過“知行合一”有效促進健康。健康知識的傳授可以采取“獨立式”,也可以采用“結合式”或“融入式”穿插到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同時還要明確區分“基本運動技能”與“基礎體能”的關系,它們既是兩個獨立的內容體系,又互相促進。對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要打破以往按學段設置課標內容和編寫教材的思路。各學段的學生可根據技能基礎和興趣愛好,從中選擇項目與對應難度的模塊學習,進而實現“教會”的目的,使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
倡導新方式
《指導綱要》明確地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在原有按‘行政班級授課制’完成必修必學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小學高年級可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性,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可采用‘體育選項走班制’組織教學”。
《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貫徹落實好“教會、勤練、常賽”,不僅有利于“享受樂趣”,且“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也均將有望實現。“教會、勤練、常賽”三者之間既獨立存在又相互關聯。“教會”是理解了、掌握了、能用了。“勤練”是既要保證數量,又要注重質量;既強調課上,也強化課外和校外,并成為一種習慣。“常賽”,是要讓比賽成為常態。《指導綱要》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每堂課上的教學比賽,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組建班隊,要周周打比賽,周六周日可組織全校體育比賽,以賽促練”。比賽常態化將有助于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和錘煉意志。
關于“學、練、賽”,《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根據不同年齡、性別、教材、課型、場地、氣候等科學安排運動強度,合理設計練習密度,針對學生素質發展敏感期合理組織學、練、賽,科學推進基本運動技能‘課課練’活動。”就“學、練、賽”而言,均為課堂教學基本方式,過去幾乎每堂課上都有“學”與“練”,部分課上有“賽”,而未來的體育課堂三者均不可或缺。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聚焦質量提升,最明顯的抓手就是通過“學、練、賽”各種活動的創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學、練、賽各方面盡管都各具獨特功能,但任何單一方面都難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需要各自聯動,發揮綜合效應。一是要確立好連點,處理好三者的關系,學是基礎和前提,練是提高與保障,賽是檢驗與強化。它們之間的連點是技術動作,但通過“學、練、賽”以后,技術動作會逐步升級,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即從技術到技能再到運動能力形成。“學、練、賽”呈遞進關系,三者共同作用于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之中,缺少任何一環,體育學習都不夠圓滿。
提出新評價
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應如何評價?尤其是體育學業質量用什么來衡量?《指導綱要》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在“改革內容”部分提出:“打造高質量體育課堂,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行為、健康’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在“完善教學評價”中明確提出,“打破以往只對運動技術、體質健康等某一方面的評價,要更加注重‘知識、能力、行為、健康’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既注重“知識、能力、行為、健康”的全面提升,又強調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說明教學改革更加突出全面育人。
要貫徹落實好《指導綱要》在“知識、能力、行為、健康”方面提出的明確要求,需要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搞明白它們分別代表著什么,每個方面都少不得。“知識”不可或缺,“能力”更弱不得,“行為”不能忽視,“健康”是重中之重。“知識、能力、行為、健康”各自有著特有的指向性,但各要素之間又密不可分,掌握健康的知識、形成運動的能力、養成健康的行為(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三者結果共同指向健康,它們與健康既是過程與結果的關系,也呈現促進與提升的關系,即前者是促進作用,后者是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三者之間關系密切,兩兩結合體現“知行合一”和“能習相隨”,確保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綜合效應。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明確了新目標、設置了新內容、倡導了新方式、提出了新評價,“四新”將有力推動《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貫徹落實好《指導綱要》,要從了解和把握“四新”開始,并將其具體化,結合實際深化改革,如此,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必將朝向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必將更加全面。
(作者單位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