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就是清華的體育課堂
http://www.wandqa.cn2021年10月20日 09:49教育裝備網
不久前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清華學子楊倩獲得包括首金在內的兩枚奧運金牌。在剛剛落幕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上,以清華、北大等高校學子為代表的大學生運動員們奮力拼搏,爭金奪銀,展現了“文武雙全”的新時代體育健兒風采,引發社會各界和輿論對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廣泛關注。
體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在100多年的建校史上,清華大學始終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把體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形成了清華體育的鮮明特色和“無體育不清華”的校園文化。“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也成為所有清華人的奮斗目標。
重視體育 光榮傳統源遠流長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重視體育是清華大學的光榮傳統,希望同學們發揚好清華大學的優良學風和體育傳統,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清華大學重視體育的光榮傳統,可以追溯到1926年。當時,清華大學教授、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提出了“體育的遷移價值”理論,他認為“運動可以使感覺更敏銳,使意識得到發展,因而把性格的意識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即在體育運動中產生的優秀品質同樣可以表現在社會生活中,因此體育是產生優秀公民最有效、最適當和最有趣的方法。”馬約翰等人還倡導成立了“五大學體育會”,旨在提倡體育精神和注重體育道德,由此,注重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成為清華大學體育的傳統。
新中國成立后,蔣南翔校長提出:“體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體育不但能增強人的體質,而且能夠鍛煉人的意志和毅力。……我希望同學們在大學畢業后,要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從此,在清華園中,每天下午4點半,校園廣播都會響起熟悉的聲音:“同學們,現在是課外鍛煉時間。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去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強健的體魄,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句濃縮了清華體育精神的話語,已經響徹半個多世紀,并深深地烙在每一個清華人的心中。這句口號已成為激勵清華學生認真學習、努力鍛煉,將來報效祖國的強大動力。
如今,清華已逐漸形成了“有理論、有理念、有目標、有口號、有實踐”的全方位體育教學體系和體育文化:“體育的遷移價值”是清華開展體育工作的理論指導,“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并重”是清華新時期的體育教育觀,“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每一個清華人都為之努力的奮斗目標,“無體育不清華”則是具有時代特征的辦學特色。
體教融合 “普及”與“提高”相互促進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清華大學的體育工作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完備的體系,包括:貫穿本科4年的體育課,將長跑和游泳作為清華的特色項目,“馬約翰杯”課外競賽體系,新生第一堂體育課,校園馬拉松,招生增加體質測試,體育代表隊分類管理和加強體育學科建設,等等。
目前,清華大學實施“4+2+2”體育課教學模式,即本科4年8個學期中,4個學期有學分必修、2個學期無學分必修和2個學期選修。本科4個年級都要上體育課,體育課不及格,學生不得畢業。截至目前,學校開設了田徑、球類、游泳、武術、跆拳道、藝術體操、擊劍、射擊等50余門課程,多門課程已建設成為校內、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
為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清華大學把長跑作為課內要求,并以此為抓手推動“陽光長跑”的開展。從1998年起,體育課上男生測試3000米、女生測試1500米成為清華的特色和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學校將“陽光長跑”納入課內要求,課外長跑鍛煉和課上長跑測試共占體育課分數的30%。一年一度的校園馬拉松、畢業長跑、冬季迷你馬拉松等活動,營造了長跑鍛煉的良好氛圍。每天清晨和傍晚,清華園里到處可見師生共跑、共練或并肩跑步前行的身影。
近些年,“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老校規重新叫響校園。學校加強游泳課和課外輔導,每年進行8—10次集中游泳測試,督促清華學子掌握游泳這門生存技能。
體育運動,讓師生“動”起來才最重要。清華大學已形成以“馬約翰杯”為龍頭,以體育競賽為主線,校運會、新生運動會、研究生運動會、各類校園長跑活動和學生賽事為載體的競賽體系。群體競賽從每年9月開始,次年4月結束,覆蓋全體學生,涉及40余個競賽項目,舉辦競賽活動1000余場,5萬多人次參加。
普及促進提高,反過來提高也帶動了普及。目前清華大學共建有涉及44個項目的55支代表隊,運動員超過1300人,是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學校體育代表隊。這其中既有采取“體教融合”模式,培養出來的楊倩、易思玲、胡凱等十幾名奧運冠軍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冠軍和全運會冠軍的田徑和射擊等A類項目的運動員,也有以普通學生為主,注重全面發展的B類、C類項目運動員。體育代表隊取得的優異成績大大激勵了普通學生的鍛煉熱情,以至于廣大網友親切地戲稱清華大學為“五道口體校”。
激發活力 體育促進人才全面成長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清華體育工作能夠長盛不衰、始終保持活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建校初期施行的“強迫運動”,到上世紀50年代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再到新時期倡導“體魄與人格并重”,都是清華體育思想和體育制度的重要創新。
剛剛走過110年歷程的清華大學,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清華大學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而加強體育就是實現價值塑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這與馬約翰先生提出的“體育的遷移價值”一脈相承。
2011年,清華率先在自主招生中增加體質測試環節,對引導社會重視青少年體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從2013年開始,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了體質測試,這項舉措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已初步顯現。2019年,教育部要求所有自主招生的高校都要“考體育”。2020年“強基計劃”開始實施,體育測試成為必考內容,其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清華沿用了自主招生體質測試的方式來測試體育,參與“強基計劃”的高校也基本采取了類似的方式。
近幾年,清華大學又恢復了大一新生上“第一堂體育課”的傳統和“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老校規,使學生對于清華體育傳統的認識更加深刻。
在濃厚的體育氛圍和優良體育傳統的熏陶下,清華園里不斷涌現體育優秀且在各個領域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才,如孫立人、周培源、梁思成、錢偉長等,他們在校時都是校隊隊員或體育健將。新時期清華體育代表隊的畢業生中有院士、部長、校長,在校生中也有參加奧運會的學生和獲得特等獎學金的雙胞胎姐妹花。2016年在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發言的環境學院博士生陳熹的體育經歷,更是引發了對清華體育的廣泛討論。她從一個因粉碎性骨折被醫生警告不能參加體育運動、入學軍訓時站軍姿暈倒的小女生,經過“無體育不清華”的文化重塑,至畢業時已在“馬約翰杯”的賽場上獲得了73個單項冠軍。“勤奮堅持方能造就不凡,追求卓越才能超越自我”的清華體育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作者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