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方法讓整本書閱讀變得有趣有效
http://www.wandqa.cn2021年11月03日 10:18教育裝備網
幾十年來,語文界的不少有識之士一直呼吁:“我們的語文教學缺乏整體性、系統性,更缺乏人文性,割裂了語文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這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只是苦于種種原因,始終未見回歸正道,令人扼腕長嘆。
開學以來,我欣喜地看到隨著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的切實開展,在校園里第一次把語文課外閱讀輔導引進了教室,同時掀起了一股整本書閱讀的熱潮。作為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教師,我為此深感欣慰。語文教學迎來了新風尚,露出了回歸傳統語文教學、步入大語文教學的少許端倪,必將對未來的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此,我也想談談課外閱讀鋪導的一點兒淺見以及“整本書閱讀”的一些方法。
顧名思義法。文章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在文章中的作用入手,就能幫助讀者從整體上把握整本書的相關內容。例如《草房子》,這個書名中的三個字,在整本書中就有極其特殊的含義,可以說“草房子”是“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在小說系列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中有著點明社會環境、為人物活動搭建舞臺等特殊作用。正是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才有那個特殊的學校,才有“禿鶴”“細馬”“桑桑”等一些與今天的中小學生不大一樣的學習生活情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只有理解了那個特殊的時代,才能從整本書上準確理解小說的內容。
其他文學作品的書名也都有提示重要內容、揭示寫作意圖、暗示故事結局等重要作用。如《紅樓夢》,那就是“紅塵一夢”;《水滸》講的是“發生在水邊的故事”;《紅與黑》就是正與邪、生與死的反復較量……
線索法。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有一個或多個貫穿始終的線索,找到了這些線索就能提綱挈領式地理清文章的脈絡,輕松地讀懂作品。例如《西游記》就是以西天取經為線索,貫穿始終的。古典文學作品中,常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來表明敘述的線索。
人物成長軌跡法。許多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簡單到復雜的成長過程。理清這個主人公的成長過程,也就多多少少掌握了“整本書的一些重點內容”,如《城南舊事》中的英子,《草房子》中的禿鶴、細馬等。
欣賞法。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分析這些重要的人物形象,就能把與人物相關的故事情節熟練把握,把握住了主人公的豐滿形象,就能從整體上把握好一本書的精彩內容。如《三國演義》中有“三絕”——義絕、智絕、奸絕,理清了這些三絕的所作所為,也就理清了小說的精華所在。
個性法。《周易》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要及時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獨特的個人見解和情感體驗。當然這些見解和情感體驗必須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其價值取向是昂揚向上的,這是文本對話教學中最為理想的情況,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益方法。
概括法。對于許多大部頭的文學作品,好多學生會有望而生畏的心態。這么厚的書,我怎么讀得完?讀了也會很快忘了啊!這時概括——這個重要的語文學習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要引導學生堅持“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閱讀過程,例如《西游記》,從整體上看,其實就寫了唐僧西天取經的事情。再圍繞著這個中心事情,寫了取經的前因后果,取經的人、事、物等內容。現在的中小學生負擔重、時間緊,從整體上把握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聯系法。一些文學作品描述的事情,可能就發生在學生的出生地,尤其是一些描寫歷史事件的文學作品。例如《三國演義》,其中的一些歷史故事就發生在全國的許多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先讀與本地有關的故事情節,再由此及彼,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探索的思想,去閱讀與此相關聯的其他故事情節。由點及面,相信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影視法。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拍成風格各異的影視作品,不妨讓學生先看看影視劇,再去閱讀原著。然后,組織學生開一個影視作品與原著的比較辯論會,先說說哪些內容拍出來了,哪些內容沒有拍出來,為什么沒有拍出來,如果你是編劇或導演,你會著重拍攝哪些故事情節,為什么。當然也可以把同一部文學作品、不同的影視作品作以比較,說說哪個將原著拍得更到位。讓學生心里先有些了解,再去帶著興趣閱讀,肯定是大有好處的。
比較法。同一個時代,總會有不同的文學作品,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一個時代的不同文學作品,在比較中培養興趣,加深印象。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例如,可以閱讀同樣是寫“母愛”的,印度的泰戈爾和中國的冰心有什么異同?有什么聯系?再如同樣是寫兒童成長歲月的,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和曹文軒的《草房子》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有這些區別?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比較,永遠是一個很好的認識事情的方法。
情趣法。高明的語文教師總能用妙趣橫生的三言兩語,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可以是一個笑話,可以是一個謎語,可以是一個疑問,可以是一個俗語的出處,等等。例如許多人都認為《紅樓夢》原著太難讀了,寫的全是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讀起來令人心生厭惡,這確實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從猜《紅樓夢》中的字謎入手,來引導他們閱讀,或許能以小見大,旁敲側擊式讀懂這部偉大的作品。如書中制燈謎一節中有關探春的謎語:“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先讓學生猜猜寫的是什么東西,再問他們為什么《紅樓夢》中的探春總是和“風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是因為探春一生的命運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嫁海外,從此與家人音信全無。然后引導學生再閱讀書中其他謎語,尤其是第五回,這是全書的提綱。一些紅學家總是說,要想讀懂《紅樓夢》,首先要讀懂第二回和第五回。可以先讀懂第五回,尤其是第五回中描寫“金陵十二釵”的畫謎、字謎、判詞、曲子,這些都是“草蛇灰線”,照應書中的“干里之外”。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而且更應因時、因地、因事地指導學生饒有興趣、富有成效地學習好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永不過時,而且歷久彌新。
(作者系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堰口鎮古城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