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真正的閱讀者
http://www.wandqa.cn2023年09月06日 09:48教育裝備網
暑假前,學校和學生們一起精心設計了“假期讀書行動”,每個學生都收到了閱讀指南和閱讀幣特別禮物。假期里,通過調研部分家長和學生,非常欣慰地發現每天“閱讀一小時”習慣已在家庭普及和強化。此外,“書房里的少年”閱讀計劃,引導和推動更多學生走進書店和城市書房。學校閱讀推廣團隊進社區,開展假期公益閱讀托管……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在學校全面落實《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的一個個縮影中,我欣喜地看到,通過做好閱讀“加減乘除”,如今的“讀在沈小”正在步入自然、自由、自主的狀態。
多做“加法”,激發興趣愛讀書
閱讀的基礎是“興趣”。作為閱讀推廣人,我最大的初心,就是讓學生永葆閱讀熱情。通過在時空上多做加法,激發閱讀興趣,自主親近圖書。
在時間上千方百計做加法。學校層面,時時引讀。每日晨誦、午讀、暮省、云吟,每周一節閱讀課,每月舉行侃書吧、校園朗讀者、讀書演講、“飛花令”詩詞賽等讀書展示活動,每年組織教育閱讀節、趣味閱讀運動會、書香漂流圖書義賣、年度“閱讀英雄”評選等展評活動。學生層面,時時可讀。通過“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等閱讀榜樣引領、時間管理“番茄時鐘法”等,引導學會管理時間,讓讀書時間有保證。開展“四季之美”跨學科主題學習,指導學生按春夏秋冬的時序分季制定讀書計劃,每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要記錄讀書情況,傳閱“讀書日歷”,形成“個人閱讀史”,日積月累成為他們的精神發育史。
在空間上千挑萬選做加法。空間設計上,處處能讀。營建“圖書館式”校園,創設開放式、立體式的“iread”閱讀空間。在以經典繪本《彩虹色的花》命名的“彩虹花悅讀館”中,設有讀書彩繪墻、書香小火車、鳥巢書架、紫藤書苑、書香風采谷,創意新穎,藏書豐富,全天開放,成為最受歡迎的地方。每個教室都長成圖書館的樣子,森林書柜、彼得潘書吧、主題書吧,學生自用自管。大廳、樓層、廊道、餐廳里設有移動書吧,人在書中,書在手邊。校長辦公室變身“校長悅讀館”,學生進階“百萬字閱讀俱樂部”,自主選擇參加“校長下午茶悅讀面對面”。“七彩朗讀亭”“朗讀留聲墻”“自助智能借還書機”……越來越多的優質閱讀資源構建起交互式的閱讀空間,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推動閱讀成為習慣,如呼吸一樣自然。
善做“減法”,激勵正向讀好書
閱讀的關鍵是“讀什么”。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幫助學生正確打開和發現一個美好的新世界。通過善做減法,激勵正向讀好書,把最美好的東西給最美麗的童年。
導引性。著眼于有效解決閱讀資源泛濫化和閱讀時間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以“科學引導、取法乎上、雙向選擇、綜合育人”為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教育部閱讀書目為指導,以新課標為依據,聚焦不同年級的培養目標,精心選擇書目,嚴格審查,形成涉及人文社科、文學、科學數理和藝術體育各領域,各年級螺旋式上升的《全景式閱讀教學指導手冊》。有效優化書目供給側,做到“為有源頭活水來”,培養一生受用的好品格,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自主性。賦予閱讀以自由,允許有自選動作的“私密閱讀”,鼓勵讀一些“閑書”,滿足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同步打造“云上”智慧閱讀,把系列閱讀資源在智慧教育等資源平臺上呈現出來,供學生自主選擇。針對個性傾向不同的學生,基于素養提升,建構面向全體、適合特性的分層分類的閱讀資源庫,給予閱讀以序列化臺階,滿足閱讀的多元多層發展。
巧做“乘法”,激活主體善讀書
閱讀的核心是“怎么讀”。通過巧做乘法,全景閱讀,啟迪方法,教會閱讀方法與策略,激活主體善讀書,全面提升閱讀的質量。
全景閱讀。尊重認知特點,經緯縱橫編織,縱向構建分級閱讀體系經線,橫向構建“全人員、全領域、全時段、全場景、全方式”緯線,全面調動認知和非認知因素,實現閱讀教學內外全景的統一,促進價值觀培養、精神成長和綜合素養提升。構建閱讀素養指標體系,優化閱讀綜合育人梯次結構,形成縱橫交錯:縱向,即“語言實踐—理解運用—審美創造—評價反思—參與社會—文化自信”;橫向,即“閱讀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促勞”。
啟迪方法。加強預測、提問、聯結、圖像化、比較、統整、轉化等閱讀策略,形成沉浸式、體驗式、融合式閱讀法,激活閱讀主體,促進自動化閱讀能力。沉浸式閱讀:專注在共同營造的閱讀目標情境中,以具身學習為引領,開展項目化、游戲化、角色化閱讀,生發愉悅感和滿足感。體驗式閱讀:創設閱讀情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與文本直接對話,身心契合,切己體察,獲得獨特感受或思想,通過閱讀來尋找自己、喚醒自我、發現自我、成長自我。融合式閱讀:打破學科壁壘,通過鏈條帶、生態性和結構化設計,將原來碎片化的分科閱讀統整進行跨學科閱讀,從不同學科角度,充分挖掘文本的內涵和外延價值。強調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疊面成體,引導學生在大量閱讀活動和閱讀實踐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把“讀”書與“聽”書、“說”書、“畫”書、“演”書、“觀”書、“寫”書、“做”書等有機結合,在從單層、平面轉向多元、立體閱讀中,將閱讀力與創造力、勞動力、審美力、合作力等融合,幫助學生獲得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閱讀看到更大、更遠的世界,為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石。
敢做“除法”,激揚個性恒讀書
閱讀的難點是“持續讀”。通過敢做除法,激揚個性恒讀書,使其擁有廣闊的視野和胸懷,從小培養真正的閱讀者。
摒除不良習慣。以閱讀重構信息時代的童年,倡導閱讀紙書,合理使用數字化閱讀,摒除刷手機、玩游戲等不良習慣。家長帶頭放下手機,當好孩子閱讀的“守門人”。開展豐富有趣的家庭閱讀活動,每天設置一段親子閱讀時間,每周舉辦一次家庭讀書會,每月走進一次公共讀書場所,每年互寫一封家書家信。順天性而為,開發更多讀書新“玩法”,如在“我是小小閱讀推廣人”公益音頻、短視頻活動中,學生全身心投入,在讀書、錄音、視頻制作全過程中讀書、思考、實踐和創造,最終以“好書推薦人”身份介紹書籍,傳統閱讀呈現為新媒介形態下的多元互動、個性彰顯。
不設統一標準。沒有閱讀課程支撐,閱讀很難達成高質量;但如果過于強調“課程化”,要求太多,干預太多,就會大大限制閱讀的內驅力,背離讀書的本真。放下功利心,減少閱讀中非閱讀的事情,讓自由閱讀、個性閱讀和深度閱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打開閱讀的“小宇宙”,成為持久的力量。
讀書,是一段永不停歇的成長旅程。以“加減乘除”激發興趣愛讀書、激勵正向讀好書、激活主體善讀書、激揚個性恒讀書,讓讀書有意思、有意境、有意義,就有可能撬動良性教育生態,用書香點亮未來,光明內心,照亮世界。閱讀推廣,我和團隊載一船星輝,向書海更深處漫溯。
(作者系山東威海高新區沈陽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