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防控要關注兒童遠視儲備
http://www.wandqa.cn2023年10月10日 09:53教育裝備網
據《半月談》報道,記者不久前走訪眼科醫院、幼兒園等場所發現,我國6歲以下兒童遠視儲備出現消耗過快的情況。有機構對全國310萬名6至16歲兒童青少年的調查顯示,6歲兒童中有45%失去遠視儲備。兒童遠視儲備消耗過快的現實敲響了一個警鐘,呵護兒童視力健康有必要將關口前移,關注兒童的遠視儲備情況。
現實中,很多家長可能對遠視儲備不夠了解和重視,直到發現孩子近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時心急火燎、四處求醫。例如,每到暑期,經常有新聞報道不少家長四處奔波,試圖矯正孩子視力。有的甚至輕信市場上所謂的視力矯正“神器”,既沒有控制住近視度數,也沒有幫助孩子恢復視力。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將科學防控的關口前移,就意味著給孩子的視力健康多上了一道“保險鎖”。關口前移的重點在哪里?容易被忽視的“遠視儲備”是關鍵一環。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更新版)》,強調了遠視儲備量年齡范圍和對近視防控的意義。該指南強調,兒童的視力發育要經過“正視化過程”,即隨著兒童生長發育,眼球逐漸長大,眼軸隨之變長,遠視度數逐漸降低而趨于正視。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兒童到12歲后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正視化前的遠視大多為生理性遠視,是一種“遠視儲備”,可理解為“對抗”發展成近視的緩沖區。這也意味著,如果兒童遠視儲備量消耗過多,有可能較早出現近視。例如,有眼科專家指出,如果一個6歲孩子有100度的遠視,那么小學期間發生近視的概率比較小;如果6歲時遠視儲備消耗完了,小學期間出現近視的概率高達80%。
現實中,正是因為不少家長對孩子遠視儲備的認識不夠、重視不足,反而錯失了科學防控的關鍵環節。例如,很多低齡兒童家長誤以為近視是上學后才發生的事,疏于對孩子幼兒階段的視力監測和防控。還有的家長錯誤理解孩子視力優秀的標準,卻不知近視的隱患早已埋下。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是孩子視力保護的第一責任人,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掌握科學的近視防控方法,重視孩子的遠視儲備情況。學齡前家長可定期帶孩子去醫院眼科進行檢查,了解孩子的視力發育情況。如果發現遠視儲備不足,應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查找孩子在用眼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近視防控的策略方法。
呵護孩子的視力健康,不僅要靠家長的努力,還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兒童近視防控工作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對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學生和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建立視力檔案既是必行之舉,又是民心工程。這需要醫療衛生機構與家長、學校之間建立密切的對接機制,包括進一步增強新生兒父母在0至3歲期間對孩子的視力保護意識,對懷疑遠視儲備不足及有近視高危因素者予以高危預警,重點干預。
科學診療與矯治,是視力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需要走出的一個認識誤區是,診療與矯治的對象不僅僅是已經有近視問題的兒童青少年。視力正常但存在近視高危因素或遠視儲備不足的孩子,以及裸眼視力下降者,都應被納入科學診療與矯治的范圍,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級管理。
兒童近視防控是一項系統性、持久性的工程,需要整個社會不斷與時俱進、更新理念、攜手發力,將防控工作做細、做實、做深,達成更好呵護兒童明亮“視”界的共識。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