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網紅城市”背后的青年力量
http://www.wandqa.cn2024年01月11日 09:26教育裝備網
開欄的話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教育是社會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其他社會子系統緊密相連、深度共振。我們不僅應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著眼長遠看教育的高度,也要有從教育看社會、看世界的寬廣視野。為此,從本期開始,我們開設“大視野”欄目,關注那些與教育有或明或暗聯系的社會熱點話題,以期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教育、思考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讀者提供更大的信息和價值增量。
“冰城”哈爾濱火了。很多人把這種火爆,與淄博相比,“上半年有淄有味,下半年濱至如歸”。兩座非一線城市的迅速火爆,原因多種,其中有一個相似之處:對青年友好。青年至,則城市火;青年留,則城市興。善聚青年者,才有活力;善得青年者,方有未來。
一組好看的數據被不斷引用:元旦期間,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304.7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9.14億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全面趕超2019年,達到歷史峰值。
那些短視頻里手拿哈爾濱紅腸、馬迭爾冰棍的“小公主”“小金豆”,那些尖叫不斷滑行雪地的身影……到處都是青年人的“主場”。寬泛意義的“青年”,不僅是消費的重要主體,更是活力傳遞的代名詞。
在一個“傳播型社會”,青年人更是各種傳播平臺的活躍群體,他們的參與與介入,對每個城市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所有的服務細節,都將被無限放大,呈幾何級擴散,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些熱情洋溢的面孔,會被全世界看到。當然,那些服務的瑕疵,或者說糟糕的服務體驗,也將隨著“差評”被傳播開去。
過去幾年,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成為不少城市的新亮點。“青年創新創造活力與城市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從而達到“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
正如淄博在“公開信”中所說,“淄博這座城市歷來有情、有義、有愛、有光,只要是大家所需、淄博所能,我們一定竭盡全力、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始終與同學們肩并肩、心連心”。“淄博燒烤”走紅以后,輿論普遍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疫情期間曾經在淄博隔離的大學生,是他們迅速帶動了淄博形象的巨量傳播。
“淄博燒烤”火爆以后,很多城市去調研、學習,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多的城市寂然無聞。失落的城市各有各的原因,火爆的城市有著共同的特點:服務型政府的打造、真誠的待客之道,這兩個要素也被認為是“網紅城市”的成功法寶。從“進淄趕烤”到貴州“村超”“村BA”強勢出位,從狂飆一碗豬腳面帶火的廣東江門到“一碗螺螄粉撐起一座城”的廣西柳州,再到此次的哈爾濱火爆,大致如此。
冰城變“熱”,首先是服務。講安全、重品質的服務是游客體驗感的最大保障。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空乘跳舞迎客、商場內交響樂團奏響迎賓曲、鄂倫春族同胞帶著馴鹿出現在哈爾濱街頭與游客互動,凍梨、凍柿子等水果被餐廳切好擺盤端給游客等內容,一經發布,備受關注。哈爾濱的待客之熱,被網友戲稱為“就差把黑龍從江里請出來了”。
讀懂服務者,方得人心。“一周不去澡堂子讓位南泥北調”“把游客接回家里款待”“免費接送外地游客”“全網直播小砂糖橘研學”……“東北老鐵”的待客熱情,無不感染著外地游客的游玩熱情。
冰城變“熱”,還在于謀劃。11名來自廣西的萌娃游學東北,吸引全網超過8000萬人觀看。他們身穿橘色上衣、藍色褲子,推著巨大的行李箱,可愛的樣子在機場引起眾人關注,被網友們稱為“小砂糖橘”,并由此拉開了哈爾濱和各兄弟城市之間的“夢幻聯動”。某旅游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元旦,“南北互跨”是年輕消費者假期出行的熱門趨勢,哈爾濱成為南方人前往的寶藏城市,遠道而來的游客掀起跨年新玩法。
顯然,黑龍江認識到了青年的重要性,更認識到服務的重要性。在新年感謝信中說,“我們掏心掏肺掏家底,改進細節,提升服務”。也指出:旅游管理服務永無止境,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家從12345熱線、每一個短視頻、每一條評論給我們的批評、意見和建議,我們都高度重視,真心感謝,逐一核實,放在“顯微鏡”下研究、解決、改進。
“掏心掏肺掏家底”這種俗語,也凸顯了真誠待客之道的態度。據報道,1月1日、2日,哈爾濱市政府組織召開哈爾濱市冬季旅游提升賓館酒店服務質量座談會,著重提出賓館酒店經營企業要做到不過度浮動價格、不盲目調整價格、不虛高標注價格,真正提供質價相符的優質服務,讓外地賓客切實體驗到哈市的大氣洋氣和貨真價實。黑龍江省發改委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借旅游旺季上調門票價格,各景區不得擅自增設收費項目。
城市不僅僅要適合投資、創業,更要適合休閑和生活;既要重視營商環境,也要重視生活環境。城市除了關注宏大敘事,更應注重文明細節,懂得以生活的名義,去尊重民眾的體驗、審美和訴求。
青年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稍加拓展的話,他們往往上有兩鬢逐漸變白的老人,下有需要悉心撫養的子女。青年聚集城市,讓城市生活更加活色生香;城市善待青年,讓青年群體更加流連忘返。
雙向奔赴,城市必然“濱至如歸”。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