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以數字賦能,探索科學教育新路徑——乘“數字化快車”奔向科學殿堂
http://www.wandqa.cn2024年01月17日 09:41教育裝備網
“科學教育薄弱鄉鎮校”“東莞市科學教育示范校”,這兩個標簽分別屬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第二小學的曾經和現在。
原來的茶山二小受困于無專職教師、無專業課程、無專門實驗室,開展科學教育頻頻受挫。乘著東莞大力發展科學教育的“東風”,在市財政資金支持下,短短3年,茶山二小建設了20間沉浸式、交互式的科學探究實驗室,并通過利用東莞市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虛擬實驗課等優質數字教學資源,構建了面向人人的科學教育新體系。
在財政投入等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借力數字化建設,探索出更高性價比、更寬普適性的科學教育新路徑?近年來,東莞市教育局推動科學教育、數字化建設相融互促,建設了一批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實驗室,促進城鄉科學教育一體化發展。
從黑箱實驗走向科學思維可視化
“當時科學課老師基本是主科老師兼職,上課多是講理論,學生很少動手參與科學探究活動。”2020年7月,張茂良調任茶山二小黨支部書記、校長,學校科學教育的薄弱現狀讓他焦心。
這并不是個例。“隨著東莞產業和經濟的迅速發展,隨遷子女也大量流入。盡管我們力促基礎教育擴容提質,但由于部分老學校辦學起點不高,再加上東莞民辦學校數量較多等原因,全市科學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東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葉淦奎介紹,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東莞與高校展開深入合作,在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錢揚義等專家把脈開方后,東莞以開齊開足科學實驗課為首要目標。
傳統的實驗教學需要大量實驗器材,而東莞部分學校實驗室或裝備不足。如何在經費、師資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迅速開齊開足實驗教學?東莞以數字技術融合小學科學實驗的方式,由全市統一提供虛擬仿真實驗資源,為學生打造一個虛實結合的探究學習環境。
“我通過操作虛擬軟件進行實驗,能觀察到電流的流動過程,還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連接電路,對閉合回路的科學原理加深了理解。”以往上實驗課,僅是坐在座位上看教師做實驗的茶山二小學生馮子祺告訴記者,虛擬實驗提升了他對科學課的學習興趣,還從中鍛煉了他的觀察、分析實驗數據等能力。在張茂良看來,依托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并在虛擬仿真實驗助推下,學校的科學教學從感性走向理性,學生科學思維的鍛煉提升也更加可視化。
“我們引入虛擬實驗系統、數碼顯微鏡等,進行數字實驗的教學應用。學生用學校或家里的計算機,通過軟件模擬和虛擬交互,就可進行實驗操作和實驗學習。”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數字教學部部長王征發現,這幫助很多學校緩解了實物實驗耗材昂貴、準備煩瑣、效率不高等難題,提高了學校實驗教學的開展頻次、學生覆蓋面。
數字實驗資源搭建科學教學的“腳手架”
“學校從市里引入的數字化實驗教學資源,能幫我們一線教師開展立體化的實驗教學,還能激發學生們開展實驗操作的興趣。”陳桂芳是東莞市大朗鎮黃草朗小學新入職的科學教師。以往,陳桂芳往往用文字和語言,向學生描述實驗流程、實驗操作環節,學生難以對科學實驗形成直觀、感性的認知。
如今,陳桂芳在科學課堂融入數字化實驗教學資源,以生活現象導入教學,以視頻與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演示實驗操作流程。學生邊看邊學習不同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了解實驗原理、操作流程。
為在全市大規模推廣虛擬實驗教學,給全市科學教師搭建好數字實驗課堂“腳手架”,東莞強化區域統籌,面向全市教師征集數字化科學實驗教學案例,建設多元化、課程化、精品化的數字化科學教育資源。
“我市將征集案例的獲獎率提升為55%,鼓勵全市更多教師共建共享實驗教學數字資源,并在兼容并蓄的基礎上建好資源庫,助推全市小學科學實驗課實現數字資源廣覆蓋。”王征介紹說,東莞已建設490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微課、優課及其配套資源,以及67節初中理化生實驗教學全覆蓋微課、12節“5G+VR”的初中物理虛擬實驗課程。
為進一步用好這些科學教育數字資源,東莞構建了“學科教研群、知識網站、宣傳公眾號、資源平臺”一體化數字教研云,打造了全市線上教研群。市鎮教研員、學科帶頭人等科學教育骨干,通過直播講座、線上研討、數字資源文章推薦等方式,面向全市科學教師開展數字資源應用指導,帶動他們進行數字化教學改革。目前,東莞已在全市中小學各學段創建12個科學教育類網絡教研群,已有5741名科學教育類教師加入數字教研平臺,每年開展30場科學教育類教研直播,科學教育類教師每年有3.4萬人次參與。
東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力促進了全市中小學校科學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建共享,為全市很多科學教育相對薄弱的學校在面對師資、課程資源不足等問題時,提供了更多應對辦法。
為學生構建科學探究數字化樂園
“之前我們往往是在課室里上科學課,現在,我們經常在AR/VR室里,通過VR實驗等形式,學習植物的根莖葉作用等知識。”黃草朗小學學生劉龍旺感覺科學課變得更有趣了。
作為一所辦學起點不高的老學校,黃草朗小學老校區沒有專門的科學室,科學實驗設備也很少,科學教育的基礎相對薄弱。學校借助遷址重建的發展機遇,在新校區建設了兩間科學實驗室,并新建了創客室、AR/VR室、多點互動室、車模場地等,還配備了很多科學實驗器材等。2023年,東莞將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科學類課程探究實驗室(或實驗空間)全覆蓋納入“2023年東莞市十件民生實事”。東莞還制定《東莞市普通中小學科學類實驗室建設指引》,明確建設標準分為標配版、適配版、高配版三種。學校可根據自身辦學條件等,選擇適合的標準進行建設配置。近年來,東莞強化全市中小學校數字化升級與實驗室建設的協同力度,大力開展全市中小學校實驗室改造、升級。截至2023年11月底,東莞全市共改建194間實驗室、新建171間實驗室,實現全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科學類課程探究實驗室(或實驗空間)全覆蓋。
為給學生搭建科學探究的樂園,東莞市打出了漂亮的“組合拳”——
試點學校先行先試,復制推廣經驗。東莞引導“領頭雁”學校積極探索數字實驗室建設的好思路、好做法,市教育局從中提煉出普適化的經驗,再面向全市中小學校推廣。如東莞中學初中部在全市率先探索數字化網絡數碼顯微實驗室建設。在此基礎上,2021年東莞市教育局把數碼顯微鏡作為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的必考工具,進一步完善了全市中小學網絡數碼顯微實驗室建設。
一線教學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東莞還著重搭建科技模型線上挑戰賽、電腦虛擬遙控車模擬器線上競賽等數字化科學挑戰賽,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提供更多元的展現機會。其中,部分競賽通過電腦模擬器的方式,降低了訓練參賽難度,這使得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賽。
“我們學校以前沒有組織學生參加過車模比賽,很多學生和家長甚至都沒見過車模比賽。”受益于學校多元數字化科學探究平臺、課程,黃草朗小學校長陳愛華2023年帶著學生參加了第十六屆東莞市中小學車輛模型比賽。他表示,通過參賽學校科學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我市啟動科學教育‘點亮’行動以來,市、鎮、校協同推進,共同將數字化這個‘強變量’,轉變為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量’。”葉淦奎表示,東莞將進一步發揮教育數字化的優勢,推動建設人人、時時、處處的科學教育新體系,讓學生乘“數字化快車”奔向科學殿堂。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