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開展校外勞動教育
http://www.wandqa.cn2024年05月10日 09:49教育裝備網
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開展校外勞動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和豐富的教育資源。
校外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計應遵循三個原則
對于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小學來說,由于空間和條件的限制,許多勞動教育的內容,如種植和養殖等活動,難以在校內完成,而鄉村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條件則可以充分滿足這些實踐活動需求。比如,可以打造農耕課堂,讓學生在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勞動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會勞動。
為了更好地實現校外勞動教育的目標,需要精心設計課程內容,使其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能充分利用鄉村的資源優勢。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增值原則。在設計校外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時,應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通過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勞動艱辛與快樂的同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扎實的知識技能、健康的體魄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二是雙贏原則。進行校外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計時應將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勞動教育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農村生產、生活、文化建設等,助力鄉村振興;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應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能力,發揮才智,為鄉村振興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是系統原則。在設計校外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對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通過各項活動的有機組合和搭配,確保活動內容之間能夠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校外勞動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利用鄉村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勞動教育內涵
挖掘鄉村自然資源,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崇明島是世界級生態島,我們利用崇明得天獨厚的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元素進行勞動教育課程內容的設計,開發了農事勞作、農具制作、農藝創作、農俗協作、鄉村治理等主題勞動實踐課程和“生態養殖”“花式面點”“垂直農業”等多個特色勞動項目。學生通過實踐勞動,參與農產品的深加工和農產品的創新設計,將傳統農副產品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商品,參與鄉村振興產業的規劃和開發,將鄉村的自然風光、文化歷史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打造特色文創產品,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建言踐行,發掘鄉村新的增長點。
結合鄉村文化,傳承非遺精神。崇明除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如“扎風箏”“編草蓋”“扎掃帚”“搓草繩”等非遺項目、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等,都可以成為勞動教育的課程內容。學生們通過了解崇明的民風民俗,深入體驗農業生產、手工藝制作、民俗表演等活動,親身體驗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熱愛。此外,勞動教育課程設計邀請手工藝人、工匠鄉賢來授課,讓學生們學習傳統技藝,通過沉浸式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學生們不僅能夠掌握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素養,還能夠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傳承中華傳統鄉村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聚焦鄉村治理,培養社會責任感。鄉村建設從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到鄉村規劃與設計,涉及多個方面。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鄉村治理問題。這些課程涵蓋了鄉村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垃圾分類等多個方面,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實驗操作等方式,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鄉村治理問題的緊迫性。在勞動課程內容設計中,可以組織學生成立河道治理志愿小隊,以清理河道水生植物和河道漂移物、整治河道兩側綠化帶等為勞動任務,讓學生親身參與河道管理,成為鄉村的主人,讓社會治理更加切合實際,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融入志愿服務,拓寬教育視野。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地區出現一些新問題,如人口流失、人口老齡化嚴重、基礎設施不完善、留守兒童多等問題。我們在課程內容設計中,組織學生參與“平安志愿者”“鄰里互助志愿者服務”“垃圾分類”“獻愛心”等公益活動,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安全健康宣傳、留守兒童課業輔導、加強環境保護等服務,為鄉村社區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支持。學生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不僅為促進鄉村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還在此過程中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總之,校外勞動教育應以真實場景和豐富的實踐資源為抓手,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校外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進行科學設計,讓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社會熱點問題建立起關聯,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使他們在實踐中學會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讓抽象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鄉村振興和當地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系上海市崇明區東平森林青少年活動基地)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