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預“養臭水”要講究方法
http://www.wandqa.cn2024年06月12日 09:15教育裝備網
玩“煙卡”的風潮還沒過去,一種名為“養臭水”的另類愛好又在小學生中悄然流行起來。一些“小孩哥”將過期的、廢棄的液體和原材料收集起來,加水后放入瓶子中觀察發酵過程。有的“養足180天”臭不可聞,有的甚至以“臭水爆炸”為樂發帖炫耀“讓周圍一圈同學都嘔吐了”。
醫生提醒,這些成分復雜的臭水中含有大量致病菌,一旦發生爆炸,飛沫可能進入呼吸道,引發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而且,一旦臭水在教室等地開炸,造成人員傷害等,學校和監護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能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不論從何種角度考慮,家長、學校、社會都應當加強引導、適度干預,不讓害人害己的“臭水”繼續流行發酵。
然而,許多家長會問:面對孩子的“惡趣味”,何時干預、如何干預算妥當,一味禁止會不會適得其反?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惡趣味”流行背后的心理動機。
未成年人追求“惡趣味”可能與多種心理因素有關。首先是好奇心和探索欲,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會嘗試一些新奇甚至帶有“惡趣味”的活動來滿足探索欲,但由于青少年認知發展不平衡,導致他們對某些行為的后果缺乏充分理解。其次,兒童在社會互動中往往會模仿他人的行為和語言,這是一種學習和融入同伴群體的方式。當同齡人中流行這些游戲,未成年人可能模仿他們認為“酷”或“有趣”的行為,以此來滿足認同感和歸屬感。
何時應該出手干預?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些兒童中的流行風潮,通常反映了兒童在特定發展階段的自然行為和心理狀態。對于大多數兒童來說,這種興趣是短暫的,隨著他們的成長和社交能力的增強,會逐漸減少。如果沒有其他負面行為或社交問題,一般不需要特別的干預。然而,如果這種行為變得過于頻繁、在不適當的場合持續發生,或者影響到他們的社交、學習甚至安全,那么家長和學校可以考慮適當地引導和干預。
像“養臭水”這些在主流文化中被視為不當的內容,對兒童來說還具有一種違背規范的特殊吸引力。因為它們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規和限制,可以讓他們感到刺激和自由。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過于嚴苛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傾向于另辟蹊徑,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所以教育學專家通常建議家長: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那么,應當如何“疏”、如何“引”?首先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的探索,即使面對“養臭水”等惡趣味游戲,也不要馬上阻止,否則,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較受認可的辦法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用其他好玩有趣的游戲去覆蓋這些惡趣味游戲,多提供有效陪伴。比如徒步、爬山、打球等活動。要給孩子們信號:有比“養臭水”更加有趣好玩的游戲。當孩子接收到了這個信號,再溫和地和孩子討論“煙卡”“臭水游戲”是否適合小朋友玩。學校方面,則可以嘗試從流行中找到可以引導的因素,比如喜歡“養臭水”的孩子,是不是對生物、化學知識感興趣?有沒有可能來一堂臭水中的趣味知識課?用特別的課堂來代替嚴厲的制止,或許收效更好。
未成年人好奇心強,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小愛好,家長不必過度緊張。適時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用心陪伴,和孩子共同成長,就是最好的教育。(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