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以高質量發展答好“時代之問”
http://www.wandqa.cn2024年08月13日 10:14教育裝備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黨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一重要論斷為高校全面深入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點是要深刻認識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歷史使命,準確把握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相互關系。面對高等教育發展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要從系統觀、歷史觀和規律觀三方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協同建設的方法論,持續深化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三位一體”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
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任務和中心工作。作為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要回歸大學的本質職能,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牢固樹立“一流”意識,確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和精湛的專業知識,具有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目標,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把高水平人才培養貫穿從入口到出口的各個環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在科學研究方面要注重推進協同創新。科研水平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也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堅持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加強基礎研究,力求產出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學術影響的理論成果;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和智庫建設,努力產出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貢獻的應用成果;通過協同創新、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全面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和科研實力。
在隊伍建設方面要強化人才強校思維。人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頭。要堅持引育并舉、以育為主,有計劃地引進高水平人才。要立足當下謀劃長遠,做好人才的引進計劃和梯隊建設,做好人才的排兵布陣。在存量方面,要充分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力,深化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科學的評價導向體系,按照奉獻度和貢獻度來設計評價導向政策體系,激發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優勞優酬,激發教職工積極性。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等“三個第一”的重要結合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的重要交匯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要深刻認識時代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持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以高質量發展答好“時代之問”,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要牢牢守住立德樹人初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高校要致力于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筑夢者和開拓者,引領學生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
要扎根中國大地開展研究。中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們要堅持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辦中國的事情,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
要厚植人才施展才能沃土。要敢于打破阻礙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勇于進行制度創新,探索建立科學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首先要“問”,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把問題作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點,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上;其次要“活”,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對待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再次要“敢”,大膽起用青年人才,放手讓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最重要的是要“實”,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深化人才評價改革,堅決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五唯”現象。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