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高校微專業 助力構建學習型社會
http://www.wandqa.cn2024年10月11日 09:34教育裝備網
如果你在周末走進大學校園,會發現高校開設了一批微專業,主打“小而精”,雖然不授予學位,依舊賺足人氣。今年暑期,北京市教委發布通知,明確深化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改革,支持高校以輔修專業、微專業、雙學位等形式鼓勵學生開展人工智能跨學科專業學習,培養社會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目前,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紛紛開設微專業。
微專業是指在大學本科專業目錄之外,圍繞某些新興的職業領域,以職業能力和素養培養為導向設置的專業,通過相對系統和迷你精干的課程學習與實踐,開闊學生視野,快速提升職業核心能力。其關鍵課程一般在5至10門左右,課程一般安排在周末,還有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學生可以在一學年內完成所有學時。微專業課程不僅面向校內學生,還面向想要繼續學習提升的校外人士。微專業其實早已不是一個新詞匯,近年來隨著課程設置的逐漸完善,微專業憑借高效、實用、開放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
微專業的高人氣和快速發展,與當下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萍几锩彤a業變革突飛猛進,世界呈現大發展、大調整、大轉折、大變革態勢,對我國加快推進人才自主培養提出了迫切要求。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強化對強國建設的支撐度和貢獻力,是高校時代責任的集中體現。開設“微專業”,成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項重要探索。而從諸多高校的探索實踐看,學校在設置微專業時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連接。比如,清華大學開設的數據科學與思維微專業,涉及R語言編程、統計推斷等課程;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6所高校,聯合國內人工智能頭部科技企業,聯合推出“AI+X”微專業,讓學生在校園內就開始學習我國自主研發的編程平臺,為構筑人工智能發展先發優勢培養戰略資源力量。在京高校開設的微專業中,人工智能類占了絕大多數,但不同高校授課側重不同,吸引的學生群體也有差異。由此可見,微專業主要憑借“迷你”“高精尖”“有針對性”等特點,讓學生可以用較短的時間收獲最前沿的知識,呈現出高“性價比”。
微專業人氣高的背后還反映了新時代青年想要拓寬視野、提升自我、豐富生活的需求。能學到最前沿的真本事,是微專業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和年輕人喜歡上夜校的情況類似,兩者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新知識。一方面,高校應該支持年輕人通過微專業豐富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年輕人所面臨的工作與生活壓力,精心規劃微專業,讓所學內容為他們提供更實用的幫助。
打造微專業不僅有利于學生成長,更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高校開設微專業是對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有益助力。學習型社會是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其要義在于以學習促進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學科背景和知識能力太單一,就無法適應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以學習促進發展,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高校開設微專業,是把教育觸角延伸到社會、助力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有力實踐,有助于更多社會成員實現按“需”學習,滿足他們的精神追求與現實訴求。高校要精心打磨具體課程,激發微專業的更大能量與價值?梢酝ㄟ^國家智慧教育公平服務平臺,為微專業打造數字傳播平臺,激勵人人好學樂學,持續推進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建設,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良好學習環境。
當然,在微專業“熱”的背后,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冷”思考。目前修習微專業獲得的證書并不能作為獨立的學歷證明,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微專業課時少、授課深度有限、課程系統性弱等問題有待更多的破題思路。為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和畢業生能力提升需要,近年來多地教育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微專業更好發展。天津市為健全課程體系,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高校畢業生“微專業”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開設“微專業”課程300門;遼寧省支持高校整合資源,跨學院、跨學科建設高水平、示范性“微專業”,加強優質特色課程群建設,打造“小而優”的人才培養項目……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和進一步落實下,微專業可以不斷調整更新,從而發揮更大的價值。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