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水賽”亂象 重塑競賽育人本質
http://www.wandqa.cn2024年11月01日 09:34教育裝備網
近日,《法治日報》披露了大學生僅需支付60元即可通過參與所謂的“國際競賽”獲得獲獎證書這一令人深思的現象,這一報道深刻揭示了當前競賽市場中存在“水賽”的情況。此類競賽以低門檻、高獲獎率為噱頭,成為部分大學生提高綜合測評分數的便捷途徑,卻嚴重扭曲了競賽的初衷,背離了教育的本質,進而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競賽質量與學術誠信的深切憂慮。
“水賽”之所以泛濫成災,其根源在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織。一方面,部分機構捕捉到其中的商業機遇,利用大學生對競賽加分的迫切需求,舉辦了一系列含金量低、組織松散的競賽,從中牟取不正當利益。另一方面,高校在評優評先、保研資格等評判標準上較為依賴綜合測評成績,而綜合測評成績又較為看重競賽獲獎情況,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水賽”利用。此外,競賽主辦方在賽事組織、獎項評定等方面存在的不規范操作,也為“水賽”的生存提供了可乘之機。
“水賽”泛濫的危害性不容忽視。首先,它嚴重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在高校中,綜合測評成績往往與評優評先、獎助學金乃至保研資格緊密掛鉤,而“水賽”則為部分學生提供了一條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加分的捷徑,這對于那些通過正常途徑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生來說,無疑構成了極大的不公,可能導致真正有才華、有實力的學生被埋沒。其次,“水賽”助長了學術不端之風。當學生發現可以通過付費輕松獲得證書時,他們可能會對學術誠信產生動搖,認為努力和誠信不再重要,這對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和職業道德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嚴重損害了學術風氣和學術誠信。再次,“水賽”背離了競賽的真正目的。學科競賽的初衷在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水賽”則將學科競賽異化為一種形式主義的“秀場”,助長了大學生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完全背離了教育的初衷和育人的本質。
整頓“水賽”亂象,讓競賽回歸育人本質,需各方攜手共治。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競賽市場的監管力度,建立嚴格的競賽審批和備案制度,嚴把競賽質量關。具體而言,可設立專門的競賽監督機構,定期審查競賽的組織流程和評審標準,確保競賽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保障每一項競賽都能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同時,定期更新并公布競賽的“白名單”與“黑名單”,對違規競賽進行嚴厲打擊和取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正規競賽。
高校則需完善綜合測評評價體系,避免“水賽”滲入。學校在制定綜合測評標準時,應對競賽結果進行嚴格把控,對于缺乏“含金量”、被列入“黑名單”的競賽及獎項,應取消其“加分”獎勵,確保綜合測評結果的真實性和公平性。此外,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引導學生理性參與競賽,避免盲目追求獎項數量而忽視競賽的實際教育意義。
競賽主辦方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確保競賽的公平公正性、專業性、挑戰性和權威性。在賽事組織、獎項評定等方面,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杜絕任何違規操作。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接受社會各方的監督,確保競賽的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檢驗。
建立暢通的投訴舉報渠道,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及移動通信技術的便捷性,打造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應用程序等多元化的線上投訴舉報平臺,降低舉報門檻,提高公眾參與度。此外,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監督,揭露并舉報“水賽”及違規競賽行為,確保監管部門便捷地接收到違規競賽線索,從而及時采取行動。在處理投訴舉報時,須嚴格保護投訴舉報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等事件發生。
(作者系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