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與理性回應“怎么辦”
http://www.wandqa.cn2024年11月06日 09:55教育裝備網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時間。二十多年時間一以貫之地推進,這樣的變革,即便是在世界教育的版圖當中也十分罕見。這樣的變革在其性質上是整體性的,甚至是歷史性的。所謂整體性,是說它并非局部技術性的修修補補;所謂歷史性,是說它旨在實現中國兩千多年來傳統教育的真正轉向。
正因如此,改革者的壓力、迷茫甚至慌亂,勢所難免。在這種情形下,如何才能繼續向前?楊九俊先生等著的《新課堂“怎么辦”:關于課堂教學難點問題的回應》(以下簡稱《新課堂“怎么辦”》)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回應。置身其中,研讀全書,改革者的情感和理性溢于紙外。
急切的提問與回應
即便你還沒有翻開《新課堂“怎么辦”》,它在定位上的風格就已經一目了然。這個定位直截了當,一如其名——怎么辦?如果你沒有身處改革的實際情境,你就無法充分地體會作者,當然也是改革者們的這種急切。
新課程的變革目標既然是整體性的、歷史性的,變革本身就不可能是流暢的。楊九俊先生喜歡引用拿破侖的一句名言:先投入戰斗,再決定勝負!新課堂怎么辦?這是一個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在“怎么辦”之外,他還為本書加了一個副標題:關于課堂教學難點問題的回應。數十年的教育實踐、研究、管理和指導經歷,決定了他既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提問者,又是一個直截了當的回應者。提問者就是改革者,也是回應者。因為具備了這種現場身份的一致性,讀者的共鳴很容易得到深層的激發。從共同參與這個意義上說,讀者與作者的角色其實是模糊的。
完整的操作與理解
對“怎么辦”問題的回應,當然是操作性的。在著作中,作者要么結合討論問題的展開嵌入了操作化的說明,要么就干脆提供一些完整的實踐案例。比如在“核心素養怎么落地”部分,作者凝練地呈現了在“核心素養的綜合化與學科化”路徑上的多種實際操作,又以無錫市東林小學素養表現型教學為例,詳盡說明了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落地的“策略、存在問題與解決方法”;在“教學對話怎樣展開”部分,作者則完整附錄了《哦,香雪》兩個版本的教學設計。
但是,對“怎么辦”問題的回應,如果只限于操作層面,這種回應是無法真正完成的。它必須回到“怎么看”上面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課堂“怎么辦”》一書,不是操作手冊,更不是案例集。它意圖與改革者一起,在提問與回應的過程中,建構起關于新課程的完整的理解地圖。
理解地圖的建構對回應改革者的壓力、迷茫甚至慌亂等問題至關重要。廣大教師是改革的實踐者,改革需要他們的辛苦付出。但是阻礙教師們不斷前行的,首先不是辛苦付出,而是理解上的壓力、思想上的糾結。正如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也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但如何才能從這里出發,達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需要選擇一條什么樣的實際路徑?這才是我們的糾結所在。我們姑且可以把這種狀態稱為“路徑焦慮”。路徑焦慮本質上是一種選擇性困難:我們知道自身的出發點和目標,但是在出發點和目標之間存在無數可能的路徑——那么,我們究竟要走哪條路?沒有明確的路徑選擇,行動者的內心就無法踏實。路徑焦慮的真正原因在于選擇者沒有一幅完整的城市地圖。對于改革者來說,那就是理解的地圖,或者觀念地圖。
如何建構完整的理解地圖
在與改革者共同建構完整的理解地圖方面,《新課堂“怎么辦”》的做法有兩個。
其一是結構化提問。粗粗一看,我們會覺得《新課堂“怎么辦”》的提問是羅列式的,它包含20個關于“怎樣”或“如何”的直截了當的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的回應。但細細梳理,這20個問題其實包含高度結構化的三個部分:一是關于新課程的關鍵理念(核心素養怎樣落地/學科德育怎樣落地/怎樣尋找大概念/“學科實踐”如何落地/怎樣理解、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如何確立大作業觀);二是關于新教學的關鍵理念(怎樣實施大單元教學/情境任務如何設計/怎樣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教學對話”怎樣展開/集體教學中怎樣關注到“每一個”/怎樣才是“可見的學習”/深度學習怎樣實現/如何創造“一個經驗”的學習/怎樣讓教學具有美的意味/項目化學習如何實施/怎樣體現信息技術與教學規律的契合);三是關于新評價的關鍵理念(新課堂怎么評價/如何在教學中實施過程性評價/怎樣落實教—學—評一致性)。雖然三個方面是彼此聯系相互證明的,但教師試圖改變課堂的時候,他在觀念上所面臨的,無非是課程問題、教學問題、評價問題。沿著這樣的結構線索,相信我們能夠建構起一幅較為完整的理解地圖。
其二是理論化展開。理解地圖的建構,除了結構化的把握外,還有一個理論化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課堂教學的操作方法、策略和路徑,“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為了完成這樣的建構,本書在每一個問題的展開過程中,都試圖對關鍵概念、命題、原理的歷史和內涵進行清晰的說明。比如在“‘教學對話’怎樣展開”和“如何創造‘一個經驗’的學習”部分,作者對“對話”和“教學對話”、“經驗”和“一個經驗”均進行了縱深的歷史研究和理論概括,為教師們的理解提供了豐富而深入的思想資源。
由此,《新課堂“怎么辦”》準確地完成了它在“怎么辦”和“怎么看”兩個方面的完整敘述,成為對教師們大有裨益的手邊書。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教研室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