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等教育發展與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結合好
http://www.wandqa.cn2024年11月08日 09:22教育裝備網
之所以提出“把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建設結合起來”,是由高等教育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決定的
在今年的全國教育大會勝利閉幕后,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提出了“把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建設結合起來”的改革發展目標。之所以提出這樣的目標,是由高等教育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決定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培育和引進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各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相關配套支持機構提供可持續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時,高校能夠較好地兼容教育事業的公益性與市場經濟的營利性,牽頭建設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備在從“0”到“1”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開創性成果的巨大潛力。
把高等教育發展與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結合好,必須立足高等教育事業的戰略屬性,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六大特質”和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通過發揮好高校作為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發揮好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的重要作用;A研究是科技創新鏈條的起點,是技術進步和成果產出的先行者和支撐者。其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重要貢獻,已成為當今科技競爭時代各國的共識。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高;A學科和交叉學科應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和前沿創新作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新研究領域,勇于探索、突出原創,培育一批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科研項目,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發揮好高校作為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如果無法做到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將會使我國面臨產業鏈、供應鏈斷鏈等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為此,高校要深刻準確把握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使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融入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的“大邏輯”,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
發揮好高校作為科技人才培養主陣地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斷培養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才能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不竭的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高校要切實履行好人才培養這個首要職能,秉持內涵式發展理念,積極布局新工科、新文科等戰略新興專業、交叉復合專業、前沿和緊缺專業,培育形成以優勢特色學科方向為主體、新興培育學科方向為補充的學科方向群,將學科的資源集聚優勢及時轉化為專業教學優勢、人才培養優勢,以一流學科建設推進高質量科技創新人才自主培養。
發揮好高校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器的重要作用。科技成果轉化處于創新鏈的“輸出端”位置。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關鍵環節。高校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柱。雖然近年來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日漸活躍,但與高校擁有的大量專利和科技成果相比,轉化金額和比例仍然有限,大量創新成果仍處于“沉睡”狀態。為此,高校要進一步提升大學科技園建設質量,提升其組織正規化、人員專業化程度,發揮其產教融合引領地、師生創新創業實踐地、技術轉移承載地、科技企業孵化地、產業生態培育地等綜合性作用。
“把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建設結合起來”,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也是解決高校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這個世界性難題的重要突破口。教育系統特別是高校肩負著不可或缺的重大責任,當直面改革難點,凝心聚力落實好黨中央的重要部署,以更好地提升國家創新效能。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福州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