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畫出更大同心圓——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成果述評
http://www.wandqa.cn2024年11月25日 09:43教育裝備網
11月20日至22日,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舉辦。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嘉賓參會,配套活動精彩紛呈,規模之大、層次之高、影響力之強,刷新辦會紀錄。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會、盟、獎、賽、展、刊”六大職業教育國際公共產品和一系列職業教育發展成果揭曉,全面展示中國職教新風采,更向世界傳遞中國職教方案,彰顯大國擔當。
精彩之果:看技能綻放光彩
從對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了解有限,到攻克一個個AMR機器人和智能視覺技術難題,11月21日晚,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捧起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冠軍總決賽的冠軍獎杯。
“我們計劃參與更多的國際交流活動,積極與企業合作,將我們的所學應用到實際生產中,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4位參賽選手說。
從今年開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升級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吸引了74個國家和地區、2701所職業學校和機構、8121支參賽隊伍、29182名選手參賽,規模空前。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大賽升級后,職教特色更加鮮明。在賽項賽道設置上,充分考慮國家產業發展方向、重點行業、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產業和生產實踐需要,進行整合優化;在參賽形式上,參賽隊伍可圍繞一線崗位實際需求,自主確定參賽項目名稱、設計參賽內容等;在評分上,從單純比拼“熟練度”轉向了對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察。
總決賽現場的操作音奏響大會主題——“創新賦能未來 技能塑造人生”的旋律。
世界職業教育大獎的頒布,同樣為這句主題語作了詮釋。世界職業教育大獎由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設立和頒發,是我國設立的首個世界職業教育大獎,每兩年評選一次。首次頒獎授予非洲技術與應用型大學與學院協會、澳大利亞TAFE學院院長委員會前首席執行官馬丁·賴爾登先生和中國魯班工坊,另有6個大獎提名獎獲得者。
獲獎者來自不同國家,從事不同領域的職業教育,但共同點一致——貢獻度高、共識度高、可推廣度高。大獎不僅是表彰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杰出貢獻者,更是為世界樹立職業教育的標桿。
發展之果:看職教釋放力量
“今天有好多學校來咨詢了。”河北中車數智公司業務經理呂興說。
在大會期間舉辦的職業教育專題展上,中國中車“搬”來了整車模塊化電氣網絡教學及故障模擬實訓平臺等設備。去年7月,中國中車牽頭成立首個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一年多來,共同體聚焦職業教育“五金”新基建,打出了產教融合發展的金字招牌。專題展上,中國中車自然也成了觀眾的焦點。
我國首顆由職業院校成功發射的科普衛星、自主研發的半導體晶圓倒角機……專題展上,來自國內的49所院校和機構、19家頭部企業展現職業教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人的全面發展中的貢獻,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說專題展是一個窗口,濃縮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面貌,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則是一幅長卷,全景式展示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2023年,我國共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萬人。”……《報告》細致呈現了我國職業教育制度構建、體系完善、產教融合、質量提升、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
《報告》內容與會議場景疊加。我們深知,職業院校已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職業教育正釋放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逐夢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合作之果:看教育聯通世界
大會開幕式上,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正式成立。作為首個由我國主導的世界職教合作組織機構,聯盟以“廣”和“強”為特色:來自全球五大洲43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行業企業以及教育組織等89個機構,作為首批成員加入聯盟,其中不僅有世界上職業教育領先的院校,還有全球知名跨國企業,以及多個行業組織。
聯盟首任主席、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表示,聯盟將本著“相互尊重、自愿平等、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為職業教育搭建起具有廣泛代表性、具有韌性和包容性、具有引領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平臺。
“合作共贏”是大會的基調。以大會為媒,中國將與世界對話職業教育,畫出發展“更大同心圓”。
21日下午,部長級圓桌論壇啟動,32個國家40位教育或相關部門的部長級官員參會,繼續討論《天津共識》。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天津共識》在熱烈掌聲中通過。
《天津共識》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了更加美好的新愿景:我們應致力于構建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持續的職業技術教育創新,不斷加強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天津共識》首次推出各方認同的職業教育標準“北京協議”概念,為推動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貢獻智慧。
大會期間,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等6場平行會議舉行,共謀職業教育發展;《世界職業技術教育》國際期刊創刊,旨在促進世界職業教育理論、實踐、政策研究,使其成為聯絡各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紐帶與平臺。本報天津11月22日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