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評價改革推動青少年體質健康提升 功夫下在平時 健康顯在“評”中
http://www.wandqa.cn2025年01月02日 09:40教育裝備網
每年,江蘇的學生和家長都會收到一份學生體質健康報告書,其內容包括身體質量指數、肺活量等7項指標的測試與評價,以及針對測試分數提出的每日膳食營養建議、運動項目建議。
一份薄薄的體質健康報告書,牽動著江蘇數百萬家長的心,也改變了很多學生的體質狀況。從2007年以來,江蘇連續17年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并從“抽測”走向統一標準的“統測”,向全省所有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體質健康成績單”,有力推動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提升。
17年探索,從常規走向“統測”
2007年,江蘇在省級層面最早頒布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省教育廳每年分別對30余所高校1萬多名江蘇籍大一新生的身體素質進行監測,測試結果按照13個設區市生源所在地進行排名,并反饋給相關高校和各地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當年起,體質健康監測成為江蘇抓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的有力“杠桿”,每年監測結果發布會都會引發關注。2009年起,江蘇先后成立多個學生體質健康相關中心,建成全省中小學健康促進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和中小學體育工作年報信息管理系統。
“這些年圍繞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我們形成了4項常規任務,即普測、點測、監測、抽測。”江蘇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每年對全體學生進行普測,數據上報;點測由省教育廳對92所測試點校(84所中小學、8所高校)進行;監測則是在全省20所高校當中對江蘇籍的大一新生進行測試;抽測是以督導調研的形式開展,對部分中小學現場抽查復核。
“指揮棒”效應,促使“真重視快行動”
“區內不定期舉行針對體育學科的教研和賽課活動等,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也給孩子們帶來更好的體育鍛煉與教學。”3年教齡的無錫經開融成實驗中學體育教師趙家輝說。
一直以來,“重文輕體”的現象比較普遍,歸根結底還是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作怪。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納入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和對設區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核指標,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衡量地方和學校教育工作的“硬指標”,一手抓監測,一手抓“干預”。
2020年,江蘇要求所有中小學每年以班級為單位公示學生體質健康總體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和近視率。2024年下半年起,江蘇推進實施高校體育評價改革,組織對本科大三和專科大二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納入高校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江蘇部分高校已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并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
評價標準的轉變,讓體育項目進校園的步伐大大加快。在江蘇各地各校,不僅有傳統的三大球、乒羽等項目,擊劍、冰上、水上項目等也成為校本課程,不少區域和學校還將游泳等課程列為必修課、必考科目。
開創新模式,“花式”喚醒生命活力
抱球跑、跳格子、滾輪胎……在連云港市海州區,各校陽光大課間的“花式”體育項目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我們增加了各年級的分組活動,30分鐘下來,基本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鍛煉。”連云港市解放路小學體衛藝副主任徐共好說。
多年來,江蘇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改進體育教學的教材教法,體育正成為江蘇省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之一,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南京,有20萬人次學生常年參加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南京農業大學實驗小學的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定制足球和一套球衣,學校堅持了10年“班班有球隊、月月有賽事”,讓全校一半以上的學生能夠上場參與比賽,中小學運動會、足球賽等各項賽事變成了全體學生的課堂。
“評價方式的變革,給各地各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江蘇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李金泉說,測評不是目的,目的是督促倒逼各地各校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把功夫下在平時,多措并舉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內生動力,推動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