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重視課堂一樣重視“課間一刻鐘”
http://www.wandqa.cn2025年01月07日 09:42教育裝備網
2024年8月,北京市推出“課間一刻鐘”全市政策。這一政策不僅是對課間時長的優化調整,更是對傳統育人觀念、學校育人結構和課堂育人模式的重大突破。
“課間一刻鐘”政策反映了首都教育在育人理念上的深刻轉變,體現了對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的高度重視,彰顯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深切關懷,突出了首都教育從“管理導向”向“育人導向”轉變,從“課堂教學”向“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一體化構建”轉變,從“課程教學內容單一化”向“課程教學內容結構化、多樣化與特色化”轉變,充分體現了首都教育向新質育人生產關系轉變的探索。
課上課間構成了學生在校時間的主體,具有同等育人價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要求,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課上6020學時,初中3502學時,合計9522學時。北京市課間時長結構調整后,課間折合學時數(包含中午休息時間),小學課間4620學時,初中課間2197學時,總計6817學時。課間與課上的時間對比大約為7∶10,分別占41.7%和58.3%。課間時長占近一半的學生在校時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小焦慮”等“四小”問題早發、高發現象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課間一刻鐘”政策著眼于通過優化課間供給,為學生放松身心、鍛煉身體、開展交往創造更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建立起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對破解“四小”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課間一刻鐘”凸顯育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間一刻鐘”政策的推出體現了教育系統對育人規律的深刻研究及把握。這一政策通過合理延長課間時長,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活動空間,引導學校從“管理導向”向“育人導向”轉變。同時,政策強調教師要從課間活動的“管理者”轉變為“參與者和引導者”,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交往,實現知識學習與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機統一。這不僅回應了學生對自主發展的訴求,也體現了家長對“減負提質”的期待,更反映了社會各界對教育改革創新的關注。
“課間一刻鐘”助力推動教育新質生產力,正在重構新型育人關系。“課間一刻鐘”政策著眼于重構課上課下關系,打造一體化、系統化的育人新范式。在課堂上,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節奏,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和思考的空間;在課間,通過科學設計活動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興趣、鍛煉能力、調節身心、培養品格。課上課間的有機銜接,不僅確立了課間在育人中的獨特地位,也促進了“教、學、做”的深度融合,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開辟了新路徑。這一政策體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教室學”到“全域學”的深刻轉變,反映了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趨勢。
“課間一刻鐘”政策的持續深入推進,關鍵在于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型育人關系,注重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這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需要從課堂教學設計、課程評價改革、教研活動推進等方面構建支持體系,打通課上與課間的育人邊界,形成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性機制,努力落實好三個定位——“學校為育人而設,課上、課間具有同等的育人功能;課上、課間要一體化構建,體現和諧、健康、包容、規范的新時代整體育人;課間要實現助力課堂,促進課堂質量、效果提升及學生健康發展”。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