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國數課”中的愛國情懷
http://www.wandqa.cn2025年01月10日 09:30教育裝備網
2024年12月初,筆者有幸現場觀摩了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團隊的6節“國數課”(即“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數學課”),和學生們一起走進中國歷史典籍、生肖文化、壯麗河山,看萬里長江躍出書本鋪展于眼前,見證人類史上的一次偉大遠征奇跡,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遼闊。一路探索,一路實踐,一路“化錯”,一路成長。
“國數課”彰顯著一種實踐理性精神,重視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注重學生的內在感受,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實踐,培養學生的思辨和創新精神。在華老師團隊的“國數課”中,我還看見了一種樸素的愛國情懷:對祖國山河的眷戀以及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愛國,是一個古老又深刻的話題。每次聽到這個詞,我總是想到百年前的中華大地。當時的愛國,是陳獨秀先后幾次東渡日本,尋求救國之道;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三改志愿決心喚醒黑暗里沉睡的國人;是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求索救國救民真理;是毛澤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決心變中國為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的國家。
如今,先輩們理想信念里的新中國正蓬勃發展。今天,我們又將如何愛國?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和老師教育要愛國。可是,若問我什么是愛國,我卻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愛國是一種儀式嗎?好像不是。愛國是內心充滿熱愛嗎?好像也不僅僅是。愛國是銘記歷史嗎?好像應該如此,可是,人們對于不曾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很難感同身受,銘記什么?又該如何銘記?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學生要愛國,那便只是口號、規范,缺少信念的支撐。而如今,我在“國數課”里找到了這種支撐。
華老師的“中國人的十二生肖”通過生肖文化傳達中庸之道,小動物兩兩相對、相反相成地體現著各自性格,使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中國傳統生肖文化不僅是用來記歲數的方法,背后還蘊含著獨屬于中國人的“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式。我特別喜歡華老師說的“教不是為了一直教下去。傳統文化不是為了背誦,數學教育不是為了解題”。華老師的這節“國數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了數學課堂,不僅傳授了知識,啟迪了智慧,更點化了生命,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李培芳老師的“數說長征”,沒有刻意的贊頌,也沒有說教式的表達,而是讓學生通過對長征中幾個數據的體驗,在轉化、比較的活動中,在尋找數據關聯的活動中,感受數據間的關系,感受數據背后的信息。在“量化”的思考與分析中,學生真切地了解了長征歷史,感受到長征的艱辛與犧牲,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進而發自內心地認識到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嚴華雄老師的“數說長江”,用一組組長江數據,讓學生看見長江巨龍跨越物理空間的限制蜿蜒奔騰在眼前,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從心底生出民族自豪感,既震撼又感動。磅礴的長江奔流到海不復回,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力量的無窮,讓人們深深地感受到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中華大地上的壯麗山川、巍峨宮殿、萬千生民,每一處都散發著獨特的鄉土魅力,讓人不由心生對祖國山河的敬畏與眷戀,也深化了學生對“共飲一江水”“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所謂課有盡而意無窮。
就像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一樣,一個人由內而發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華老師團隊的“國數課”讓人看到數學課已不僅是計算、做題,而是訴諸內心真實感受,并把個人與社會感情相連接,讓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民族未來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在數據中感悟家國情懷,讓愛國之情從心底自主萌發,匯聚成奔涌的河流。
愛國教育理當如此。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