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大屬性”促進博士生教育發展
http://www.wandqa.cn2025年01月13日 10:15教育裝備網
經過4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博士生教育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博士生教育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支撐力與貢獻力還不夠,人才培養模式和供給能力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行業產業快速變化帶來的多樣化人才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為新時代加快推動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治屬性: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博士生教育牢牢把握政治屬性,根本在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不斷提升立德樹人成效;關鍵在于筑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壓艙石”,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隨著博士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無論是學科專業設置機制、學位授權點調整機制、招生計劃管理機制,還是質量評價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都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
加快推動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黨對博士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具體而言,要著力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完善大思政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團隊育人、平臺育人、科研育人作用,把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學術訓練、科研實踐、論文指導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人民屬性: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
人民性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博士生教育牢牢把握人民屬性,根本在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關鍵在于奏響以人民為中心的“最強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人民滿意是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試金石”。博士生教育寄托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其發展得好不好,關鍵在于人民怎么評價,是否滿意。健康推動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回答好人民之問,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人民需求是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我國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望不斷提高。博士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必須緊扣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高質量教育需求,實現教育資源與人民需求的精準對接。為此,應合理規劃不同類型、專業和地區的學位授權布局,確保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同時,要拓寬招生渠道、優化培養路徑、降低學習成本、完善博士生資助體系,為有意愿、有能力接受博士生教育的人提供更多選擇,使博士生教育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層次教育的長遠需求與深切期待。
戰略屬性: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博士生教育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資源。博士生教育牢牢把握戰略屬性,根本在于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著眼長遠看教育,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生教育體系;關鍵在于打好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組合拳”,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生教育體系。一是完善簡政放權與合理賦權有機結合的管理體系。進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權,通過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優化學科專業目錄等方式提升高校自主權,激發高校活力。同時,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豐富的創新資源,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簡政放權和合理賦權更好地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高校為主、科研機構有效協同、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辦學體制。二是構建創新價值、能力、貢獻導向的評價體系。用好人才評價這個“指揮棒”,要“破五唯”和“立新標”并舉,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完善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持機制。堅持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導向,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導向,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評價突出市場導向,形成并實施有利于博士生潛心研究和創新、兼具中國特色和國際化標準的全方位評價體系。三是完善要素市場化資源集聚和配置體系。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解決資源分散、重復、低效配置問題,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內生動力和積極性。完善博士生教育資源配置體系,要厘清政府、高校與市場的關系,培育多元投入主體,積極拓展全球范圍內行業產業資源合作與共享,不斷完善并利用好市場機制,推動教育資源靈活配置和轉化,為博士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培養和急需緊缺人才前瞻布局。研究生教育必須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放在首位,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同向同行。一是健全人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要厘清關鍵領域前沿創新、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變革的基本特征和演變規律,系統反思我國關鍵領域創新核心技術突破的挑戰與瓶頸,科學研判面向國家戰略人才需求的時代特征和趨勢預測,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科學依據、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完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政府和高校需秉持前瞻性思維,聚焦科技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及時響應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按照國家引導調、市場調節調、大學自主調的原則,通過學科評估、學科目錄調整等方式,優化學科布局和結構,推動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三是優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博士生教育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持續完善博士學位分類培養的發展格局。同時,在堅持發揮高校育人主體作用的同時,也應充分調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成全社會優質創新資源,積極探索資源共享、學籍共屬、學位聯授的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支持行業企業全鏈條參與博士生培養方案、招生錄取、課程教材、質量評價等要素建設。
(作者趙世奎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杜佳卉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研究生教育治理體系研究”[72134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